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节 (第2/2页)
巡抚为乡试主考官,布政使为副主考。 宋河如今是天南省巡抚。 布政使之位,目前暂时由原本的安抚使王珣代理,但朝廷有风声传出,要调王珣入京,将在天南省选出一个能臣干吏来担任布政使,配合宋河进行剿匪,并如数缴纳财赋给朝廷。 近些年,天灾人祸不断。 大周朝廷已经立国一百五十年,朝廷的架子还在,实则对地方的掌控是逐渐力不从心了,放权是大势所趋。 周清熟读历史,前世立国一百五十年的王朝不多。西汉在这时候出现了王莽篡位、绿林赤眉,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宋朝出现靖康之变,明清分别是嘉靖乾隆时期,王朝由盛转衰。 大周朝廷的架构更像是宋明清混合体。 按照历史周期律,大抵也来到了衰落时期,运气好,出现一个张居正之类的人物,能延续几十年王朝气运,运气不好,恐有太平天国黄巾起义之类的大规模造反事件出现。 即使宋朝,到了立国一百五十年,也有方腊这样的大规模起义。 王朝衰落,宗教会因此大兴。 如江州城外的金光寺,在这些年,实则一步步来到鼎盛。 金光寺的势力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张家某种意义上是金光寺向外部延伸的枝干之一。 太和派在西江省的地位与金光寺类似。 金光寺几次对周清示好,除了想要化解仇恨外,同样是想周清与他们合作,取代以前张家的地位,成为他们伸手向俗世的新代言人。 显然周清并不买账。 “这么说十颗气血丹,都给了太和派?” 林小姐点点头,“一株五品叶人参是太和派用来买气血丹的,另一株是定金。” “定金?” 林小姐:“他们想请你替他们炼制一种丹药,如果成功的话,太和派愿意拿出一株六品叶人参给你。若是不成功,这株五品叶人参他们也不收回。” 周清不禁好奇,“他们知道我是谁?” 林小姐:“嗯,太和派是名门正教,我觉得将事情说清楚,比较好。若是藏藏匿匿,反而惹人觊觎。” 气血丹对练武有帮助,容易引起江湖门派的窥伺。 可是气血丹的源头若是天南省的解元,那么除非铁了心要造反,否则谁也不会因为这事找麻烦过来。 毕竟杀官等于造反,乃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举人已然是官身,只是没有实职而已,更何况还是解元。 周清于是问了林小姐具体细节。 太和派想请周清炼制一种叫做“补心丹”的丹药。 他们研究过周清炼制气血丹的手法,认为周清炼丹的造诣,比太和派其他人要厉害。 炼丹是十分耗神的事,如果精神力不够强大,稍微一点失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至于六品叶人参,太和派是有小半株的。这是皇帝所赐。 因为当今天子好道炼丹,太和派的一位道长,受过赏赐。 只是到底是天子所赐,如果事成,双方是不能透露出去的,即使透露出去也不会认账。 说到底人参是消耗品,太和派只要咬死是自己用了,即使传出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有风险但不大。 而且周清也不可能自找麻烦将事情传出去。 补心丹的炼制,太和派已经失败多次,他们这次也是见到气血丹后,病急乱投医。 能炼制丹药的人,远比练武修道的人稀少。 但凡有些炼丹本事的,都跑去京城求前程了。 太和派显然对此事很看重。 又知道周清身份之后,心里更加有底。 因为林小姐还告诉他们,周清不但是解元公,还是福山道长的师弟。福山道长的大名,太和派同为道门一脉,自然是听过的。 甚至宫观里,有道长拜访过福山,称其医药双绝,若是去京城,必定大有前程。 不过福山一意清修,试图突破虚无缥缈的先天境界。根本不把功名富贵放在眼里。 周清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对于去太和派炼丹仍是有一点疑虑。 林小姐倒是主动提出解决办法。 “清福宫里便有丹房,诸事皆备,如果他们有诚意,不如派人来清福宫,将所备材料丹方奉上,他们的人可以在旁边等候炼丹完成即可。” 周清微微点头,“便照这样做,你问他们愿不愿意答应,若是不答应,我再考虑考虑。” 若是一整株六品叶人参,周清自是大为心动,仅是小半株,他终归有些心有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