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23节 (第2/3页)
第一跳3lz落冰不稳摔倒,跳接燕式出现扣分项定级为二,除此之外的技术动作倒是还好,goe加分不高,不过联合转和躬身转都定满了,接续步也是四级。 【来了来了来了,技术回放到了】 【好期待,这是我第一次对蓝莓以外的人如此期待!】 位于比赛场的观众们,基本上也知道了wings的存在。 他们的表现就是疯狂地鼓掌。 “加油加油超棒的!” “快给我看数据!” “妹妹棒棒哒!” 顺便给这位女单加油鼓劲。 现场的jenny austen不是很懂为什么她比完了以后,大家给予的掌声会如此热烈,她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失误的委屈一扫而空,与观众致谢后,她滑到了场边,扑到了教练怀里。 如大家所愿,wings新技术在花滑赛场上的优势所在,于jenny austen的短节目《堂吉诃德》里,首次展现。 技术回放第一个动作是摔倒的3lz,在慢放过程里,画面左下角出现了三行数据。 孙娅然:“最高点的高度是40.2厘米,远度2.44米,角速度最大为4.46弧度/秒。” 角速度与转速正相关,也就是转速越快,角速度越快。 每个选手的转速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高远度更是有差异,旋转时有些可能会做延迟转体、有些很快收紧、有些喜欢提前打开等等,不同的因素导致不同的结果,jenny austen的3lz数据是这个跳跃的,下一个3lz可能会与之有差异,这都很正常。 但大体上,是与这个数据近似的。 不可能出现她的3lz高度猛然提升变成五六十厘米,也不可能远度成为三米。 所以参考价值肯定是有的,起码对于3lz这个跳跃是这样。 【】 【数据!实际的数据!】 【爱死了,我已经能想象到这场比赛的腥风血雨了】 【啊啊啊啊啊居然能蹲到官方给数据的一天!】 虽然想过,也假设过,听到了孙娅然赛前简单提起新技术的作用时紧张过,但真的等到了这一刻,人们还是很激动。 技术粉深挖规则和动作,为的不是好玩,是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选手们的技术实力。 测算数据这点,很早之前就有人做了。 日本的电视台还专门做过这样的内容,找了嘉宾来跳跃,测算她的高度远度等等。不过请来的不是知名运动员,而是一些同样在学习花样滑冰的人。 还有从花滑从业者的跳跃数据,去倒推一线选手数据的。 大部分冰迷没有这样的机会,最关键的是,说到底,他们想要知道的数据不是谁私下的训练、哪一个瞬间的跳跃,而是一场实实在在进行的比赛。 比如年初的世锦赛上,丛澜的长短曲的每一个跳跃都是什么样的高远度,有着什么样的轴心。他们更想测量一场比赛,而不是丛澜的一个训练。 可这是无法做到的,肉眼没有用,赛后不可能让人立刻上冰拿着尺子测量冰痕,也无法用专业的测算仪器摆在冰场周围收集数据。 所以他们想尽了办法,找对比物、运用数学方法,试图去接近那个真实数据。 以前很多人都估测过丛澜的3a数据,不只是冰迷,还有世界各地的教练组俱乐部,她3a从近60cm的高度,到一阶段稳定的60~62cm,再到66cm,现在有时候会出现的上了70cm,这个数据都是大家推测出来的。 ——通过赛场周围的挡板、她一个跳跃跨越了几个观众席座位,再根据她所处的位置,从而得到相关数据。 不精确,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