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301节 (第1/2页)
九个裁判针对每个技术动作从-3~ 3给分,随机删除俩分数,算其他七个分数的平均分,来给最终的goe。 听上去没毛病,实际就有点坑了,谁知道你随机会不会把人家的最高分全给拿走,只留下最低? 谁知道你们这个随机,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你说是真的就真的了? 后来改成了现在的模式,就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他的七个分数加起来算平均分,再对照goe表格来算最终的分值,该乘系数的乘系数,该四舍五入的就四舍五入。 于谨:“刚适应,又改匿名。” 他打开了昨天刚结束的雾笛杯男单短节目小分表,要研究一下这个新规则是什么鬼。 丛澜兑出来一瓶清浅的绿色饮料,试探地尝了一口,觉得还不错。 青苹果味道,打进去点气儿的话,都能当气泡水了。 “十二个裁判只给看五个分数的那个吗?”她提到这个就想笑。 于谨看着小分表,露出了痛苦神色。 “这都是啥啊这是!”他绝望。 雾笛杯在24日举办,因为有时差,于谨懒得追最新的成绩,照常作息,等到今天才去搜资料。 国际滑联在打分上又出了新的幺蛾子,决定要匿名打分,也就是说,跟之前的裁判不公开姓名不一样,这一次连分值都不给公开了。 十二个裁判,短节目是七个动作,照理应该是7x12的方阵,现在却只有7x5——后者是五个裁判的goe打分,其余七个就藏起来了,小分表显示是一个短横线。 于谨:“五个分数,还得去最低和最高……那这算到最后不是分差拉大了吗?” 丛澜凑过去看了看,算了下:“不对,应该是缩小了。” 于谨:“???” 他脑子一下来没转过弯,但隐隐觉得丛澜说的没错。 丛澜:“跳跃好与坏之间的差距会变大,摔了话分值就扣得狠了。但是,一个很好的跳跃和一个一般的跳跃,两者的差距就变小了。” 比如3a,假设有两个跳跃,按照九人裁判来给分: (2,3,3,2,2,1,2,3,2) (1,2,2,2,1,0,0,1,2) 肯定是前者的跳跃质量更高,因为很多裁判给了2分,还有三个3分。 九取七,第一跳goe该得2.29,第二跳是1.29; 新规假设取前五列的分数,还要再去掉最低和最高,于是就等于只取了三个人的打分,那么前者的goe就是2.33,后者是1.67。 样本数减少了以后,弊端就出来了。 一个很好的跳跃,无法与一般的跳跃拉开分值。 2.29变成了2.33,增加了0.04; 与此同时,1.29变成了1.67,增加了0.38。 丛澜:“也就是说,跳跃的质量在goe上没有被体现出来。” 哪怕这是十二个裁判的打分,是美其名曰匿名公平避免裁判作弊抽选分数,实际上见效微乎其微。 于谨:“那如果有人在给分的时候,2给了3……” 丛澜:“影响就更大了。” 裁判的话语权,变大了。 这还只是goe,p分上也有新变动,一部分裁判只取一个维度,一部分只取三个维度,一部分是不参考。这样交错进行,最后给个平均分。 挺复杂的,数学题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可惜全是无用功。 于谨吐槽:“老老实实按照技术手册打分不比什么都强?” 闹这些幺蛾子搞什么搞啊? 有病吗?! 但凡不水分不按照国籍打分,规则上说什么情况给什么分数,都遵循的话,难道不会比现在改来改去要公平吗? 丛澜喝了一口水:“所以,这个以后要用?” 于谨:“我祈祷这次试验失败,还是用以前的吧。” 他真是白瞎了对国际滑联的期待! 雾笛杯要测试这条新规,但也只在男单和冰舞里尝试,女单与双人还是正常的打分,可能也是为了对比效果吧! 于谨:“冰舞还没开始比,明天吧,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