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278节 (第2/2页)
自己摘了奖牌给自己戴上, 全程自助, 很是方便。 “拍张合照!”有工作人员在一边招呼着。 kk懵逼地被丛澜和星野拉着看向镜头。 星野跟kk熟一点, 丛澜是嘴快, 两人同时给kk翻译:“要合照了,看镜头。” 两道声音交叠,丛澜跟星野对视, 蓦地笑了出来。 kk:“哦哦哦!” 冬奥比赛间隙, 她跟丛澜聊过天, 两人还互换了pin, 关系本来就不错。 姑娘们肩膀挨着肩膀, 齐齐地从前方一排镜头里看过去,动作很是一致。 离得近的人还能听到站在最中间的丛澜小声地说着“看左边”、“看中间”等等的话,有点像是在指挥。 有个这两年一直跟拍丛澜的摄影师看了眼照片, 发现很难得地拍到了三个人一起看镜头的瞬间。 与他有类似照片的人不少, 几分钟后有人手快先发了简单p好的图, 冰迷们来收图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各种角度的看镜头对视。 【麻麻我恋爱了】 【妹妹在看我诶】 照片穿透了距离和时间, 将一切阻隔抹平, 那三双凝视着镜头的眼睛, 那三张满是笑意的脸庞,温暖得仿佛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 小奖牌仪式与短节目前三记者会, 以及自由滑抽签,同时举办。 一个场合前后干三件事,丛澜就喜欢这种高效率的安排。 世锦赛跟冬奥一样,自由滑抽签是按照短节目的六人一组来分组抽的,丛澜第一,她先上,抽了一个24出来。 “最后一个啊……”还挺巧。 世锦赛拉的时间比较长,一天只比两场,还特别注意了不同项目有间隔地进行。 女单的长短曲中间隔开了一日,下一次再比的话就是29日的下午五点了。 同时,女单自由滑也是世锦赛的最后一场。 24还是最后一个选手,不仅是丛澜的冬奥赛季结束,也是所有人的索契周期的最后一刻。 于谨觉得这个数字很有纪念意义,喜爱丛澜的人们注意到这一点了以后,亦觉得如此。 · 赛前的第一次op里,丛澜练的是自由滑,不过那天状态不太好,不知道是否受到了换场地的影响。 轮到自由滑这一天的上午,op中43连跳就没成过,不是4t摔了就是落冰不好,没办法接后面的3t。 4t和4s的成功率倒是还行,一半一半吧,算高的了。 于谨将保温杯给她:“还要上吗?你这个连跳太不稳了,不建议。” 丛澜皱了皱鼻子:“再试试。” 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她今天起床后有点感冒,声音闷闷的。 虽然很想快点把高难度技术攻克了,但现实就是如此艰难,越想做好,反而越不能做好。 一直到这场自由滑的合乐训练结束,丛澜的43都没有成。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比较担心她。 【是状态不对吗?】 【那下午还要上4t3t吗?其实不上也可以的】 【能看到一个四周就很好了,妹妹不要这么为难自己】 丛澜稳赢,如果她上了双3a的话。 现场只有星野、v仙、娜塔莉具备与她分庭抗礼的水准,其他人都没有3a,而与前三者相比,丛澜的3a是最稳的,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再者,短节目的分数也给出了一个风向:裁判们不再往死里压分了。 也许像是粉丝们所想的那样,实际上还是有压分的,一个冬奥金牌得主,却只比铜牌高出0.21分,这p有点问题。 往年的话,女单这边欧美选手得到前三的人数最多,哪怕是一个铜牌,在随后的世锦赛上分数也是一骑绝尘,第一二名之间能拉开至少两三分的差距。 更别说一枚金牌了。 不过,起码丛澜现在的p分能算一个正常,这代表她自由滑的分数不会低,前提是她发挥良好。 “还是想上。”丛澜嘟囔着,把冰鞋脱了以后甩在地上,踩着地板去掏行李箱内的运动鞋。 于谨挠头:“想上就上吧!” 摔了也没关系,失误空间还是有的。 没冬奥那么紧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