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96节 (第1/2页)
初晓山:“用肉眼去观察,或者用摄像机拍到的视频、图片来分析,终究是有不足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动作细节,才能针对性地进行纠偏。” 丛澜的训练和她的技术动作,被于谨总结成为经验,分享给了国家队的其他人。 而她的相关数据,以一种更为冰冷的模样,剖析在了众人面前,直白地叙述着她的姿态、呼吸、位置、速度等一切。 简单来说,她的技术参数,是模型。 有用,却又不具备普适性。 初晓山叹气:“花滑的技术动作太复杂了。” 做起来是真的麻烦。 丛澜若有所思。 所以,你们是在建立一种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吗? 她想起了意念空间里自己的小人儿模型,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在里面训练的时候,非人类教练能够实时掌握她的身体数据变化,给出不断更改的训练方案。 她的辣子跳、菲利普跳之所以能够那么标准、变得更好,就是因为任何错误都逃不过非人类教练的“眼睛”。 她甚至能将这些方案带出来,在现实里使用。 虽然不会直接给于谨,但她要做更改的话,于谨并不会直接拒绝,而是先思考丛澜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想法,觉得有理,就会赞成她。 不过至今,于谨都没发现有什么地方是不合理的。 他对这事儿也很纳闷,跟张简方还聊过,总教练很激动,认为丛澜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员苗子。 于谨直接无语。 他把这话跟丛澜重复,当时丛澜的表情跟他一样,特别的不知所措。 丛澜:误会了不是? 她生怕于谨也有了这个念头,当即就解释,说她这是直觉,对其他人没什么用。 好险算是掀过了这一篇。 初晓山还在那边说着:“我们经过这两年的分析研究,与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联系了运动测量团队,加上一些黑科技,助力明年的冬奥。” 软件是找科技公司专门定制,整套装置也是花了大价钱配置的,张简方赌上了部里近一半的经费。 初晓山看了眼时间,还有空,他就干脆跟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地方。 “这边是视频采集分系统,主要是进行运动视频拍摄,一会儿我们去那边上冰,这里建了冰场。”他道。 怕这群运动员不理解,他好脾气地用最简单的说辞向大家科普着。 丛澜边听边在这里溜达了一圈,脚步轻慢,与她往日风风火火很不相同。 最后,她确定,张简方搞出来的这个东西,真的有点偏向她意念空间里的模型系统。 很有意思。丛澜不由笑了起来。 高科技辅助运动,这样一个想法能进入到花滑,未来,国家队一定会变得更好。 · 孩子们在冰上测试,张简方跟着十几个人在场边看那个大块头机器里反馈的数据。 赵安泊:“你看,这里就是去年到现在,丛澜的数据变化。” 页面上出现了一个小人模型,旁边还有不少的动态图示。 赵安泊:“她的技术水平稳定,采集上也特别方便,一周跳、两周跳、三周跳,戴上设备也不影响。而通过这些小的传感器,我们甚至能够得到她每一秒的呼吸情况。” 他扭头:“这些参数,都有助于我们对她的技术动作进行精细量化的评估。” 于谨点头:“对,我之前也是收到了资料,针对性地改进了丛澜的训练方案。另外,褚晓彤的3a,最典型。” 他是跟着老丁一起秃头的,褚晓彤这个3a出得难,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努力。 赵安泊调出来了褚晓彤的数据,上面的模型相对来说没有丛澜的那么精密。 “她现在三周跳的数据还没传过来,传感器有点影响她的动作,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目前使用了十七个小型传感器,重量有二百多克,快抵得上一件不加钻的女单考斯滕重量了。 这些额外的、不怎么均匀的重量,对于褚晓彤是累赘,她测算收集数据就没有丛澜那边顺利。 但是没关系,多来几次,总是可以的。 赵安泊:“中间没跳起来,错误、失误,也是我们需要的。” 张简方点头:“明白。” 他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