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23节 (第3/4页)
之造化。怪不得陛下那般宠爱她。” “不仅如此,这个人心智之坚定,不逊于陛下。也就是说,她想做的事没有她做不成的。既然她将这样一份规矩给我送过来,也就意味着这些规矩绝不是摆设。所有人,包括我,甚至是平阳,如果想要经手盐务也必须守好规矩。怕是这些话她已经跟平阳说的一清二楚,否则平阳既然对盐务动了心,又怎么会突然说要回去好好考虑要不要答应。只能是因为上面的规矩。亦或者平阳图谋甚大。”馆陶大长公主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活长了的人自然而然也有那么一点识人之能,自知刘挽和其他人并不一样。 “连大汉的法律都不是人人遵守。”陈须冒出这么一句,何尝不是在反思自家母亲有没有那么听话的谨守大汉的律法,对于刘挽竟然要求他们守着诸多的规矩,第一反应是刘挽莫不是疯了,随后又想是不是太苛刻了? 馆陶大长公主听到这儿,冷哼一声,“如今不是她求着别人帮他办事,而是有人求着她非要和她做生意不可。” 之前那些拿着造纸术回去的人,将所有的造纸之术传给了别人的,别人或许并不清楚刘挽到底是不是言出必行,印刷术一出来,纵然到现在为止,刘挽没有将印刷术告诉馆陶大长公主,不少人蠢蠢欲动盼着能通过馆陶大长公主分一杯羹,刘挽已然给了馆陶大长公主一份名单,先前得了造纸术的人家,好些已经有人被列入永远不能合作的范围内。 通过这件事,馆陶大长公主明白了,刘挽说得出做得到。 自然,盐务的这些规矩列出来还郑重的转交到馆陶大长公主的手里,说明刘挽要求馆陶大长公主必须守上面的规矩,如果馆陶大长公主做不到,那么盐的生意不必再谈。 “就算是她定的规矩,别忘了上面还有陛下。”陈须冒出这句话,馆陶大长公主扫过蠢儿子道:“你以为她敢立下这么多的规矩,能没有通过陛下的同意吗?正是因为陛下在后头,她才会有恃无恐的将这些规矩抛出来。你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立下这些规矩后得利的人究竟是谁。” 这回陈须不敢再吱声了,得利的人当然是刘彻,谁还不知道刘挽赚的钱最终都转到刘彻的手里了。 “她挣的所有钱都归了陛下所有,如今她为陛下死守住盐务,不让任何肖想分走盐利的人占得半分便宜,该给他们挣的她会给,可是不该他们挣的,他们不能想。纵然天底下的人都讨厌她,可陛下永远也不可能讨厌这样一个事事为他着想的人。”馆陶大长公主不得不佩服起刘挽,刘挽才多大的人,能事事都为刘彻谋划,为大汉谋划,仅凭这一点,可以说刘彻怎么宠刘挽,馆陶大长公主都认为不为过。 “这确定是一个孩子想得出来的吗?”陈须嘴角抽抽。 馆陶大长公主讽刺无比的道:“是啊,也只有一个孩子才能一心为自己的父母。长大后的孩子各有各的私心,父母,不过是不得不敬。” 陈须...... “回信。”馆陶大长公主得认了自己没有那个命,享不了刘彻的福,那么她就必须要跟刘挽做这笔生意。 “没有别的油水,只凭明面上的利润就足够我们陈家三辈子不愁吃喝。”馆陶大长公主分得清利害关系,不就是守规矩而已嘛,又不是守不住。只要拿明面上的利润,就足够让他们不愁吃喝,那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的谋划其他? 刘挽得到了馆陶大长公主的答案,不得不感慨,怪不得馆陶大长公主能屹立三朝不倒,别的不必说,只看平阳长公主的态度,再对比馆陶大长公主的态度便可知。 单那见识就已经可见差距。 利益,明面上的利益本来就已经足够他们趋之若鹜。偏偏还要考虑私底下或许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贪心得没有了底线。 刘彻的确疑惑刘挽为何第一时间考虑合作的对象是馆陶大长公主,而不是平阳长公主。可这个答案想必刘彻不是没有,只是他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