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12节 (第2/3页)
为天下的女孩多争取些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刘挽觉得,活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能够活好了,才好谈其他的理想, 权利。 “阴阳家给朕送上来一份历法, 是他们多年研究所得, 朕决定用之。”刘彻又冒出一句话, 刘挽当然知道这件事。 啊啊啊, 她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后世沿用数千年的二十四节气啊,竟然是汉朝时汉武帝时期的人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父皇,没有没用的人,只有用不好他们的人。”刘挽何尝不兴奋,她怎么说也学了点天文地理,纵然这部历法和后世的比起来有一定的缺陷性,可他们也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 刘彻又一次扫过刘挽道:“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啥个意思呢?在此历法之前,大汉采用的是《颛顼历》,以十月一日为元朔。而今这部历法,将原来以冬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据刘挽所见得知,此历法吸收了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历书与农时季节更为适应。 农时意味着什么,刘挽刚刚不正是在提着相关的农事吗? “此历名为《建元历》,他们提醒得对,朕也该开一个先例,朕创年号,明年即建元元年。”刘彻突然冒出另一个早就已经绕在他心头的事儿,刘挽怔怔的望着刘彻。年号,对,说起年号的事她也算反应过来了,年号的使用在此时相当的模糊,都算不上年号。 她不确定的是,刘彻是第一个明确使用年号的人吗?另外这部历法的名字有没有变化? 算了算了,都是小事。重点是百姓得利。 刘挽所知道的是,在后世,无数百姓也是看着一年年的历书,确定好何时翻田耕地,播种插秧。 历书的意义何其重,重得让刘挽想起来都为之庆幸,有那样一群人把他们研究出来。 “如此说来,父皇是三喜临门。恭喜父皇。”刘挽同刘彻道喜之,刘彻望着刘挽再也忍不住的哈哈大笑,“往后这天下江山,皆如你所愿。” 额,此言听来让人一顿,不过也算不上坏事。无论刘彻是因为刘挽的缘故得了好处才生出此念,亦或者其他,刘挽捉住的重点必须得是,皆如她所愿啊!那岂不是说刘挽以后想干的事,刘彻一定会更支持? 刘挽眼睛闪闪发亮,卫子夫望了望刘彻,又看了看一旁的女儿们,唯愿此生如此而已。 得了刘彻的点头,百亩田,百亩地,刘挽终于给到农家的人们,对此,农家的人不吱声,可是刘挽要吱声,她得问问他们,田该怎么养肥,他们那么多年研究粮种了没有?除了五谷之外,他们还有没有了解其他的能吃的东西? 农家的人...... 他们本来觉得刘挽一个女孩子,以懂什么,结果突然发现,人家虽然是公主,却不是那一无所知,任人忽悠的公主。 肥田啥的,粮种啥的,亏得他们是吃这行饭的,故而能答得上来刘挽的问题。 刘挽听完他们的答案之后,立刻又问,既然他们心里有数,接下来他们准备怎么进展? 农家的人也干脆,不错,刘彻是给他们批田批地了不假,田地他们不得先翻起来,否则等到开春,难道直接在草地上开耕? 一提这事儿,刘挽又生出了另一个问题,说来他们没想过改进一下农具? 此问一出,农家的人就想到墨家的人,倒是阴阳家的人先一步来了,对的,送来农具。 “不怕长公主笑话,我们早就觉得农具应该多动动脑筋,这东西长公主瞧瞧如何。”阴阳家的人,其中最擅长做手工的莫过于那一位看起来憨厚,一脸无害的男子,公输家后人公输丁。 为什么会说看起来憨厚无害呢? 刘挽有幸见过他徒手将一根铁折弯,可见他的力气之大。这样的一个人,平日真是半点不显他的力气,全然是一副我就是个普通人的样子。 而今公输丁让人拿了一大块的木头来,值得注意的是,木头底下有一块铁,刘挽一看即意识到这是何物-犁啊! “此乃何物?”农家的人对阴阳家的人算是相对了解,知道大家都不是胡闹的人,因此能拿得出手来的东西绝对是好的。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用。 “尚未命名,可以这样来用。”公输丁显然先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