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布袋和尚达摩佛 (第2/3页)
场上乞食,不管荤素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他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多灵验。不几年,人们便都认识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地逗着街巷小儿玩耍,把自己布袋里化缘来的甜点干果分与周围的孩子…… “布袋和尚契此涅槃时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一个偈子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说完,他就微微一笑,泊然而逝。 “契此圆寂后轰动了佛教界,人们才忽然明白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不过是‘世人不识’罢了。于是,许多寺院在塑弥勒佛时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是他真实的写照。……” 鉴真望着端坐在岳林寺门前盘石上泊然而逝的布袋和尚,点头说:“这么说来,布袋和尚是弥勒转世的一世,是你的生身父亲是真的了。那么,弥勒的转世二世又是谁呢?” 富巽风说:“弥勒佛祖的布袋和尚一世轮回结束后,他又投身生到西域佛国印度国。这次弥勒投身到印度国皇宫,成为印度国国王的三王子。名叫菩提多罗,是南印度国香至王的三王子。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虽然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对世俗的浮华和各种享受淡然处之,对探讨心性佛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请当时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禅师般若多罗尊者在王宫讲解佛法。般若多罗尊者是印度佛教禅宗的二十七代祖师。香至王为了表示他对佛法的恭敬和护持,于是将大量的珠宝供养给般若多罗尊者,护持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般若多罗尊者并没有将这些珍宝收藏起来,反而将它放在几案上,以此来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香至王问他的儿子们:‘世间上还有什么物品比这些珠宝更珍贵呢?’“香至王的大儿子和第二儿子都异口同声的说:‘这些珠宝是世间上最好的物品了。’“但是,三王子菩提多罗(达摩),却说:‘世间上最珍贵的宝贝应当是佛法之宝。因为,眼前的这些珠宝们所闪耀的光明,只是世间上的光,而最珍贵的应以智慧之光为上。世明则应以心明为上。而且这些珠宝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须假着智光的明辨,才能够知道是珍贵的明珠。知道这是明珠以后,才能知道这是可贵的东西。还有,世间上最好的珠宝是经不起火灾、水灾、风灾以及地震天灾的摧毁。但是,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随自己,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菩提达摩天性聪慧,听了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师父以一句‘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偈语,便豁然醒悟,看破名利,一心向佛,法号为菩提达摩。后来成为印度禅宗的28祖。他依照般若多罗师父的指示,将禅宗佛法带到中国大唐,成为中华禅宗初祖。那是中国十六国后的南梁,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梁武帝。梁武帝是信奉佛教的中国皇帝,听到印度有一位佛教高僧航海而来到中国,心中十分欢喜,下了一道诏书给广州刺史萧昂说:‘着妥善护送法驾来京,朕当于正殿晤对’。 “菩提达摩从印度航海到达中国广州,同年十一月初一北上入京,到了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立即派人接菩提达摩进入皇宫,以特别嘉宾的礼仪盛情款待。彼此寒暄一番以后,梁武帝开始十分认真地请教菩提达摩有关佛法的道理。 “梁武帝恭敬的请教菩提达摩说:‘我自从即位以来对振兴佛教十分用心投入,诸如建寺、安僧、写经、造像等等利生事业,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功德?’“菩提达摩很严萧地回答说:‘没有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