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五册》(19) (第3/5页)
拿了些过来,却在拿的时候再次看到了那几个阴森诡异的纸人,天已经很黑了,客厅的灯光是昏黄的,但是却不够明亮,于是当我铺好报纸以后,只能在餐桌前坐着,听着背后墙上那个挂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眼睛看着这空荡荡的屋子里,还有那些纸人。 云南入夜后的风还比较大,于是那风吹进院子里,拂动了那些树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我开始觉得害怕,但却没有退路。那一天的晚饭,荤素各半,还算丰盛,但是整个过程,我和武师父相对无言。我心里有很多疑问,却没个仔细的思路来发问,武师父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吃饭,不知道是真的无言,还是一直在等着我先开口。 那天吃完,很早便入睡。想要洗个脸脚,但是不好意思问武师父。半夜起身拉了个屎,却又在下楼的时候被那两个纸人给吓到,第二天开始,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呆着了。面对这么多书,我根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看起,于是随便选了几本,努力强迫自己去读。 我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所以要我连续读书三个月,还必须读懂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很奇怪,那些书籍大多比较偏历史,而恰好就是我相对喜欢的类型,于是读起来就没有多费劲。只是让我非常费解的一点,那些书上更像是一些野史,起码不少内容和我在学校的历史书上看到的不一样。而武师父要我念这些书,难道是在告诉我,这些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那些书,有比较大量的崇拜、信仰等说法,我日复一日地看,每过一段日子,我就把之前遇到的不解和一些问题,写下来,挑那么一天来询问武师父,而问题就比较千奇百怪了,武师父遵守了他的承诺,只要是他知道的,他都会不遗余力的解答我,甚至用一些我比较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告诉给我听。而这期间,他并没用再跟我多说什么,而是用这些看似装神弄鬼的书籍,来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树立我对中华文化的尊崇和对天地万物的敬意。 算是一种修行吧,我一直这么告诉自己。但是在1998年5月初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武师父,更改变了我。 原本我以为,念书的日子就一定是枯燥无比,乏味至极的。但是当我读武师父书房里的书时,却渐渐淡忘了这种感觉。而是对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震撼,以及都某些教科书不说实话而嗤之以鼻。我没有暗示自己其实还算能读书的意思,只是比起学校那种填鸭式的方式,我大概更适合这种罢了。起码我懂得了,任何国家和民族所谓的宗教,尽管种类繁多,但都是以人心为根本,而并非如教科书里讲的,是为了巩固当权者的统治。又如藏传佛教的正统在被我们攻击和唾骂了几十年的达赖这边,而不是进了人民大会堂,见了领导人的班禅,以及一些所谓的主流教派,对民间教派的打压和排挤,使得很多派别不得不转入到群众当中,没有传道者,没有卫道者,更没有殉道者。就像空气一般,默默的存在。等等这些,提起了我的兴趣,也给了某些书的编撰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书籍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人文历史类的书,就好像刚才说的,大多是一些野史轶闻,尽管没有被官方肯定,但我觉得出现在武师父家里,自然是有点道理的。第二类就是门派典籍,当然这当中我绝大多数是看不懂的,通篇文言文,还常常出现一些稀奇古怪但又比较相似的符文。第三类,就是武师父口中的前辈笔记。那就比较容易看懂了,因为是白话的关系,记录的方式有点像是日记,但却没日记那么详细,更像是一本流水账,记载着某年某月,在什么地方,应了什么人之托,灭了个什么东西之类的。最老的一本已经非常残破,所以武师父用透明的塑料纸将其裱了一下,毛笔书写的字迹也是有些褪色,从书卷内页加盖了红色印泥的落款来看,是清朝的顺治年间。而我查了一下,那离我看到这本书的日子,已经三百多年,难怪武师父要用这种手段将其保护好,不管它的价值继续,终究也算是本古书了。而那本最早的笔记,它的主人名叫“皇甫永言”,我想假如我顺利入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应当算是我的老师尊了。而在他的笔记里,有些话就写得相对深奥了许多,但是也不算难懂。前辈们非常细心,把自己遇到过的心得,都仔细写出来,为的是让自己的徒子徒孙,少走弯路。 这就跟很多电视剧里,那些武林门派不同,那些都是些什么武功秘籍,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经验,这也是现实和武侠世界的区别吧。这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