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第二册》(14) (第4/5页)
脾气也该收敛一下,于是我也很客气地告诉他,是的,我也留下,因为你们解决不了。 领导被我这一句冲得有点尴尬,也就没再理我,他开始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说,这就是最近3个月以来我们不管道听途说还是自己察觉的奇怪事件,而最近一周更是大规模的出现,说完他往本案的西边一指,光是这个地方,上周就出现了4次,在同一个区域内,本来如果只是有这样的现象倒也算了,正因为根据这个区域内所得到的线索,和我们第一次在工地上看到的情况非常相似,于是我们推测原本发生在我们这里的那些“鬼”,是不是移动到这些地方去了,现在这些地方的人很多都认为他们那里发生的灵异事件就跟我们工地的开挖有关,于是抗议投诉不断,我们自己工人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现在开工非常困难。今天把各位约过来,稍微低调了些,这件事,家丑不外扬,各位都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就拜托各位了! 说完他跟身边一个穿小西服戴眼镜正在笔记本上“噼噼啪啪”打字的美女做了个手势,那姑娘就起身出门,没一会就拿了个皮箱子进来,打开里面全是钱,先给了我们一人1万块,然后领导说,这里总共是40万,现在还剩34万,等到这件事完成,剩下的钱就都是你们的。看得出来,这次他们局里为了妥善处理此事,当真是下了血本的。 领导指着那片红点最密集的区域说,这里是一个新建不久的小区,接连几天接到业主的投诉电话,说是自己家底楼的可视门禁系统,经常故障,被人按响了,却看不到人。后来有一个住户在拿起话筒喂喂喂半天以后,突然看到有一个老瘦的梳着清朝辫子的人笑嘻嘻抬起头, 脸离摄像头非常近,吓得那家住户把自己锁在家里很多天,直到后来家人打了电话到物管,要求严查恶作剧。而那期间,那个小区地下车库里的车常常莫名其妙地发出警报声,还有个别车辆的安全气囊也爆开了,于是一时间大家对小区里频繁发生的怪事众说纷纭,却也都没有个准信。年纪大一点的人说,是正在开挖南城隧道的施工方前阵子挖断了这一代的“气脉”,而导致那些多年来死去的鬼魂同时出现为患。好在目前还没有什么人员损伤的消息出来,否则的话,居民一定会聚众闹事的。 说到这里,我看到司徒师父皱了皱眉头,我也不便多问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司徒师父绝对认为这是件很难搞的事情。 领导了再说了几件附近发生的怪事,只不过那倒是不算新鲜的故事,我们都还算处理过,也就不值一提。等到领导说,时候不早了,各位如果愿意,就在这里多多商议一下,具体什么时候开工,明天答复我。 说完和我们握手道别,很快会议室里就只剩下我们6人,和一个一直开着的投影仪。司徒师父显然是认识其他4个人,因为他能够很清楚地喊出他们的名字,而我相信这四人几乎和我一样,正是因为看到司徒师父留下来了,才毅然决然的跟着留下。司徒师父望着投影仪上的那张“灵异地图”,沉默许久,开口问我们:“你们都知道这个红点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吗?” 我们七七八八地说,知道。尽管我们都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但是司徒师父还是叹了一口气说:是啊,铜元局。 这个红点最集中的区域,正是位于南岸区的铜元局。对于铜元局的理解和认识,在那天之前,我仅仅知道那里有很多老房子而已。而对于他的历史典故,我却并不怎么知晓。不过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每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问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幼稚的,于是我当下非常幼稚地问了司徒师父一个问题,我问他,铜元局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司徒师父说,铜元局是重庆目前现存不多的古老建筑集中地之一,之所以命名为“铜元局”,因为1895年中国清政府和日本帝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导致重庆成为最内陆的一个开放性商埠,大量的洋人和日本人都来到了重庆。使得重庆成为了继上海和南京之后,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国际性的都市。铜元局原名“苏家坝”,在当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聚集地,而在1902年的时候,当时的光绪皇帝准旨创办了“川汉铁路公司”,本意是想要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主权丧失的川蜀之地,能有挽回自己一丝主权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