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06节 (第3/3页)
首,脸上满是肃然,郑重道:“女儿谨记,日后定然不会放纵皇亲国戚。” “前些时日,薇薇从织造局中,亲自给你将天子的冕服带了回来。 择日不如撞日,今日朕宣群臣进宫,你就先继皇帝位。 等朕驾崩,你再敬拜素王即可即天子位。 朕今日将遗诏传下,日后你们就不用进宫了。” 太平闻言脸上满是悲戚之色,悲呼道:“母后切莫如此自咒啊,女儿会为母后祈福,定能长命百岁。” 在武曌的诸多儿女中,武曌最为宠爱的就是太平,或者说很少见的有母子、母女间这种情感的,就是太平,太平出身的时候,武曌已经大权在握,心态颇为不同,再加上太平和她实在是太像了,让她不由的宠爱,将自己曾经缺失的东西,都弥补给太平。 “痴儿。” 武曌笑骂。 外间的宫娥再次静悄悄走进,微微屈身行礼后,“陛下,朝廷四品及以上的公卿大臣,都已经到殿外候着了。” 武曌从摇椅上站起来,伸开手臂,宫人为她披上丝绸制成的冕服,她刚刚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妇人,此刻却充斥着威严,顾盼之间,那个统御天下众生数十年的君王,又回来了。 洛君薇也站起身来。 四人向外殿而去,殿中人实在不少,一眼望去大概有四十多人,这么多的人,即便是商议大事,也很少叫来。 凤阁鸾台的诸位宰相以及尚书台的六部尚书,还有宗正、枢密使、理藩令、大将军等人,基本上朝廷中四品以上有实权的都在这里了。 等到武曌从后面走进,即便武曌已经交权,但群臣依旧肃然,齐声敬拜。 武曌高坐在御座之上。 “众卿平身。” “此番将众卿唤进宫中,所为的便是一件事,皇太女太平,这些时日处理军国之事,内外称赞,朕亦有所耳闻,朕思忖时机已经成熟,已经到了让太平登基之时,将诸卿唤进宫中,敬拜新皇,见证此事。” 立新皇! 殿下群臣都以为这件事会等天后武曌驾崩后才会开始,没想到天后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就让皇太女登基,要知道以皇太女的身份监理国政,和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国政,可是不一样的。 看来天后是真的下定决心了,不再有任何改变的意思。 武曌扫过众人,又道:“朕已经能感受到皇天在召唤朕,看来朕是时日无多了,朕便将遗诏一并颁布,待朕万岁之后,诸卿便按照遗诏行事,依旧由诸卿见证。” 群臣刚要说话,就见到天后一摆手,“群臣不用说场面话,朕没有那么脆弱。” 将群臣想要说的话都噎回去后,武曌就笑着对狄仁杰道:“怀英,你如今是凤阁令,执掌敕命,就由你来记录吧。” 作为武曌一路提拔上来的宰相,狄仁杰做事稳妥,为人正直严明,而且还擅长随机应变,很受武曌信任,洛君薇在内主政,狄仁杰很多时候就挂着宰相衔在外行事。 狄仁杰胖胖的脸上此刻也满是肃然,“遵命,陛下。” 行过礼后,就走到旁边,执笔,摊开诏令,随时准备下笔。 先王的遗诏,主要就是记载,由谁来继位,这一步已经可以省去,毕竟太平马上就要继位皇帝,大唐已经有了一个君王。 遗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点评一下自己,然后对未来的君王,提出一些要求,而后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一些安排。 以及任命一些顾命大臣作为辅佐。 遗诏里面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因为先帝的诏令,尤其是遗诏,拥有很高的法理性,乃至于能影响下一个皇帝任内的军国大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