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7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3节 (第2/4页)

的义士,对于很多人来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无论何时都不会缺少这样的人。

    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尤其是慕容承光这个实际上的君主每次大战都亲征。

    燕国别的方面比起汉国和魏国可能差,但战争这方面,强悍至极,他总是亲自检阅军队,在燕国中,没有任何人敢于在军队上动手脚,他给予士卒的福利待遇同样很好。在燕国中,士族的地位并不高,燕国或者说慕容承光所依赖的是战斗力强悍的燕胡贵族军事集团,而且燕国不是胡人国度,需要和士族合作,进行汉化来维持自己的稳固统治。

    燕国有自己的经学世家,这些经学世家本就是军事集团的附属,进了中原依旧如此。

    燕国大量剥夺属于士族的土地,同样是当初被汉国在冀州击败的一大原因,属于是被汉国和河北士族里应外合所击败。

    但慕容承光在当政后,并未对这个策略有丝毫的改变,反而还将这一条彻底贯彻下去,在慕容承光看来,什么士族,把你们这些高傲的士族杀光,看你们还嚣不嚣张,他屠杀公孙氏就是因为公孙氏有些不适应燕国的政治法则,犯了慕容承光的忌讳。

    拥有幽并二州的燕国,再加上不断从汉国中以及辽东胡人部落中掠夺的人口,如今的燕国兵强马壮,胡汉骑兵呼啸着聚集在慕容承光的大旗下。

    慕容承光麾下有一支精锐部队,只有三千人,称之为“却邪军”。

    加入却邪军很简单,以一敌十能活下来,就能够加入,至于活不下来,那就算是白死,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悍,无可比拟。

    燕国的动作吓坏了汉国,以为燕国要发兵和汉国大战,汉国冀州各城的守将都开始不断地往奉高发书而去,通报着燕国的动向。

    而后便收到了燕国的来信,或者可以说是一封嘲讽信。

    “兹尔汉皇,我大燕军威滔滔,此番不过微动,便使尔社稷震荡乎?

    尔不必有此畏惧,我大燕不向南,而向北。

    素王神庙摧毁,鲜卑凶焰炽烈,三百八十年来,未曾见蛮狄凶残有若此时,此诸夏之民所不能受也。

    尔且安居南国奉高,观美娥之舞,闻靡靡之音,本王自当亲率燕国儿郎,踏冰卧雪,血海之间,为素王复此仇也!”

    此信一出,简直堪称杀人诛心。

    汉国不要害怕,我们出兵不是为了征讨你们汉国,我们燕国是诸夏的贵胄,使素王的子民,现在鲜卑胡人敢羞辱素王,我们要去为素王而战,我们不怕死亡,你就在南国好好享受吧。

    这话传出去,一定会被各种士人记载下来,而且一定会被燕国的史官记在史书上,一个不好,就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毕竟直到此刻都没有人意识到,洛氏可能会在中原消失很久很久,大多数人还在用传统的历史眼光去看待。

    这封信传到奉高后,气的刘禅这么好脾气的人都直接破口大骂,这件事甚至直接让刘禅把所有重臣都聚集到宫中商议。

    最后汉国群臣集思广益,使人回信道:“尔不过燕国一臣,无有帝位,竟对吾皇出此逆言,真蛮胡无礼之人,吾深厌之。

    燕国驳杂,罪孽后裔,胡血驳杂,吾皇甚厌,不欲与尔言,尔尽做假言伪饰,所谓为素王之复仇,不过为一己之私利,尔胡人间争权夺利,真可耻也。

    吾皇尊奉素王上皇,不使兵出,皆尔燕贼使军压境,欲亡吾国之因也,倘使我汉国在北,尔燕在南,出十万军者,乃吾汉也。

    尔燕为胡,貌似夏人,实为禽兽,无信无义,尔慕容承光,不忠不义,颇类曹贼,吾汉国不与燕交,不使兵向北,不为素王而战,不为攘夷使力,非吾汉之过,实尔燕之孽也!

    于我民间,亦有仁人志士,自携器具、钱粮,矢志向北,此吾汉之心也,吾皇甚赞之,此吾皇之心也,岂容尔这悖逆之臣,僭主之辈,于此谣言,欲于青史之上,使吾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