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8节 (第2/4页)
人书籍的胡人,身上又没有传统束缚的胡人豪杰所发挥出来的破坏力之强,让人感到心惊。 在辽东那个白山黑水之间,走出了燕国这个如今天下有数的诸侯。 燕国骑兵的单体战斗力之强,冠绝天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连西凉铁骑都没有这群从冰天雪地里面走出来的骑士强大。 但在燕国存在之前,辽东之地的胡人数量就很多,或许用很多来形容并不合适,毕竟以胡人的生产方式,以辽东的环境,想要有很多的人口是不太现实的。 但不得不说,生活在辽东之地的胡人战斗力都很强,无论是乌桓还是那个和燕国是世仇的部族鲜卑,这些被称之为东胡系的胡人都很强。 这群渔猎部落的人相当的悍勇,渔猎赋予了他们精湛的箭术和身体素质,稀少难以获得的食物以及寒冷的环境让他们的忍耐力和体力都到达了极点。 燕国中就有许多胡人士卒,但更多的胡人潜藏在白山黑水间,燕国自然没有能力去每围剿每一个胡人,那是绝对不现实的,即便是燕国灭亡也做不到。 不要说燕国,即便是中原倾尽全力也不可能将白山黑水的每一个胡人杀光,毕竟中原直到现在都没能将江东以及西南的蛮夷清剿干净,就更不要说战斗力更强的辽东了。 在辽东有一座山,叫做大鲜卑山,燕国的祖先被流放在这里,于是就各自取了很多地名作为氏。 这些氏又流传到了周围的胡人部落中,于是很多胡人部落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姓氏,那些姓氏有着汉人的格式,但却不在汉人传统的姓氏中,而是独属于燕人的姓氏,比如慕容。 在众多号称鲜卑的部落中,有许多燕国的姓氏,在胡人的眼中,燕国也是胡人。 因为燕国不是汉人,生活在长城之外,文化和汉人也不一样,所以大多数的胡人将燕国称之为燕胡。 胡人认为燕国也是鲜卑的一支,大家都生活在大鲜卑山附近。对于燕国信仰的问题,这不算是问题,前面就说过,草原人的信仰很是复杂,素王长生天的信仰在草原上并不少见。 唯一的区别是,燕国更有文化,这些胡人部落不明白燕国是怎么将那么多书籍带到辽东这种苦寒之地的,但的确是很厉害。 在进行部落战争时,在燕国和胡人们战斗时,胡人贵族们都很喜欢抢夺燕国手中的书籍,这些贵族们都是认识汉字的,甚至可以说,其中不少人对汉人的文化已经颇为了解。 对辽东土地的争夺最终是组织程度更高的燕人取得了胜利,但被燕人赶走的胡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在辽东那个绞肉场中走出来的胡人部落,已经几乎是完整的国家体制,这样的存在对于北方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来说,几乎就是完完全全的降维打击。 这些胡人,更加的剽悍,箭术更加的高超,骑术不逊色于游牧。 一直以来被中原有些忽视的草原于是有了被统一的意味,在中原刚刚从统一走向分裂时,草原上却似乎要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了。 而且这个政权不仅仅是依靠着捡漏,族中出现的天才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天才,在草原上纵横交错。 当年匈奴最鼎盛时代,实际上都没有彻底降服整个草原上的部落,在汉廷和匈奴对峙的那些年之中,始终都有无数的胡人骑兵在汉廷麾下效力,尤其是后来的辽东都护府下,有许许多多的胡人在服役,现在的边境上,依旧有许多的胡人,在魏国的麾下效力。 燕国的麾下就更不必多说了,更是将近一半的胡人,但如今草原上的胡人政权,却产生了一种统合所有引弓之民的想法,他们不仅仅出现了军事方面的天才,甚至还出现了政治方面的天才,在试图将松散的部落统合成一个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 他们首先为自己选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夏,这个字眼在胡人中是不同的,代表着古老和尊贵。 而后这些胡人开始研究当年的匈奴到底是怎么输给汉朝的,分析出了无数的原因,比如当初的汉朝装备更加强大,当时汉人的国力更加强大,当时汉人的将军更是优秀,最终还是他们的大单于可汗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当初的匈奴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那些王表面上都听从匈奴王庭的命令,但实际上却是各行其是。 最后让无双侯和冠军侯以及长平侯在匈奴数千里的境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