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7节 (第1/2页)
没想到的是,程教谕对此并不意外,甚至叹口气。 当年纪元爹娘的事,给大家带来很大震动。 本以为纪元父亲意外离开,母亲也是因病去世。 谁料他家的惨剧,就是从化远三十运河巨贪案开始。 一系列的悲剧让纪元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更是被亲戚吃绝户。 当年他跟郭训导等人全力替纪元争取,也是觉得这孩子真的太惨了。 若不是纪元本身坚韧,只怕早就被他的叔婶折磨死。 此事让众人叹气之余,他们送走当时正荣县的县令林大人。 可纪元给林大人送行的时候,私下问了几件事。 林大人跟程教谕关系一直不错,当初也是林大人把他调到正荣县当教谕,此事也没瞒他。 纪元问了几个问题。 首先,问了当时运河巨贪案期间,正荣县的县令是谁。 二,事发之后,隔壁县令甚至被斩首,如此情况,为何没有从严处理。 三,那位县令姓甚名谁,又去了什么地方。 纪元当时不过十一岁,他问这些问题,却是格外坚定。 林大人当时叹口气,把能说的都说了。 可具体情况,他真的知道得不多。 巨贪案揭发,建孟府有关运河的地方乱作一团。 不少官员提前跑路,这位就是其中之一。 他不仅卷着钱离开,还把当时能带走的纸张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直接原地焚烧,为了不留下证据,就差直接火烧衙门。 都这样了,自然谈不上交接,更谈不上跟那位碰面。 只知道那人姓王。 人称正荣县捞钱王。 其他的,一概不知。 毕竟林县令被临时派过去,走的不是正常流程。 真的不知道前面的人到底是谁。 那衙门又被弄得干干净净,留下的人也不是王县令的亲信。 只知道那位没有大的处罚,溜走之后被贬官了。 当时的纪元就知道。 贬官是最轻的处罚,而且贬了可以再升,不过挪挪位置,避避风头。 而程教谕知道的,基本跟林大人一样。 有一点不同则是,听县里有些秀才说,那位王县令不喜有功名的人。 纪元问到这,以为也就这些了。 太难了。 只知道一个姓,他也不好直接翻吏部户部的文书。 根本不知道化远二十八年时,天齐国那么多州府,那么多县城里,一个没人关注的县令。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程教谕则从书房里翻出几封信件:“这是林大人托我转交给你的。” “如今你既然问了,也是时候给你。” 林大人? 林县令? 纪元惊愕。 不过林大人,怎么也在查这件事? 看了他们来往的书信方知,林大人对此一直很愧疚。 既愧疚他当时疏忽,也愧疚没有把赔偿的银钱给到纪元的母亲,才让她被活活拖死。 从正荣县离开之后,林大人就在着手调查。 程教谕跟殷博士都说,此事要查,但要慢慢来,谁知道对方背后到底是谁。 一明一暗,太危险了。 程教谕,殷博士,两人也参与其中。 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