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2节 (第2/2页)
其他人讲:“被挑中的两个庶吉士,他们学问扎实倒是在其次,庶吉士们的文章都不错,重要的是语言平和。” 带孩子,肯定要挑有耐心的啊。 董康跟白和尚点头,要说羡慕吗,确实羡慕。 那两人竟然直接搭上了太子府,以后算是在太子府当差。 要说不好,那也有。 两人最近几年不要想着外放了。 外放虽然辛苦,却能很快积攒政绩。 当然了,对一些不想下去吃苦的人来讲,跟着太子府直接平步青云,也是很好的选择。 全看个人的想法。 倒是纪元这个情况很不错。 一个月只用跟着李首辅去四次,同样能得个太子亲信的头衔。 以后无论走到哪,便是出去外放,身上也是有层光环的。 众人只为纪元感到高兴。 一个是大家已经习惯了。 二是觉得纪元很值得的。 纪元在京城认真做事,另一个地方的官员终于动身了。 建孟府正荣县县学。 程教谕起了个大早,就是不想有人送他。 但还是被县学的学生,夫子,以及聂县令在县城门口等着。 想要偷偷走? 肯定不行! 说实话,大家应该送的人之一,还有前面的林县令。 可惜政策有滞后性。 等林县令走后的几年里,众人才知道,他当时做的事有多好。 从布局本地的养殖业,培养兽医开始,都让如今的正荣县受益无穷。 这些先不提了。 林县令跟程教谕一起扶持起来的正荣县县学,更不用多赘述。 甚至已经有些私塾,模仿正荣县县学的教学模式,在县城又开了一家,同样人满为患。 正荣县在程教谕手里,明显已经是当地教育界之最。 甚至带动了当地书铺的发展。 纪元在这的时候,县城只有一家书铺,那胖老板如今开了三家分店,还有其他四个竞争对手。 可见如今正荣县学风之盛。 到了今年,更是夸张。 没办法,谁让正荣县出现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 京城那边具体的事他们不知道。 反正就知道一点。 皇上都夸纪六元,皇上还亲自给了表字,还给了宅院。 就这种待遇,问问谁还有? 这可是程教谕手底下的学生! 而程教谕也接到吏部的调任,眼看就要高升。 他做了那么多,大家肯定要给他送行的。 聂县令更是感慨。 说起来,他今年也到任期了。 这四年的县令,让他做的百感交集,越在这待下去,越知道手底下有程教谕这样的官员,是多大的幸运。 他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四岁外放出来,如今已经二十七。 想到当初的情形,还是忍不住感慨,当时的他真的什么也不懂。 如今稍稍历练一些,自然感慨万千。 程教谕眼眶湿润,再次跟大家告别,带着家人离开。 这次,就是一起去京城。 原本他一人去京述职即可,但京城是他的家,更是家人的家乡。 这次回去,也要看看亲朋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