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6节 (第2/2页)
实,更是从举子堆里考出来。 对他们来讲,是把握不好朝廷的风险,答题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同。 第三类,算是更为边缘化的举子们。 纪元他们所在的建孟府属于中间,说教育资源好,那比不上江浙,更比不上京城。 说教育资源不好,那云贵川,甚至西北边域还有话要讲。 可硬要归类,他们算是一类。 出身一般,所处的环境对科举虽看重,却没什么资源。 偏偏这类出身的学子又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他们从开始读书时,就知道读书的苦楚,更比旁人经历得多,故而较之其他学子更加坚韧。 往往可以出人头地。 学子们境遇不同,最后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纪元他们在武营这住还好些。 如果去了客栈住,就能发现,每日对这些的讨论有多少。 当然,还有关于录取人数的讨论。 听说今年的考生人数更多了,录取的人数也会增多。 但也不一定。 谁让现在那么多进士,举人等着做官。 科举录取的比例,是在逐渐下滑的。 考生一年年增多,位置就那么几个,除了卡住科举的名额,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 再者,越往上走,职位却分明。 朝中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高级官员”。 对今年的录取比例,多数人都持悲观态度。 有人讲,去年两千多人,一共录用了一百五十人。 今年近四千举子,只怕也还是这么多数字。 具体的,还要等考试之后再说。 他们都在京城了 ,礼部商量起来也方便。 四月初七,纪元他们再次检查东西,今天下午就要搬进贡院。 等到初八早上正式开始。 天齐国会试规定了,会试前一天就要入贡院,因为会更加仔细搜查考生是否有夹带,每个人的身份信息是否吻合。 不止如此,更要考前签一份文书,如果有夹带,作弊,交头接耳,甚至多说话的情况,成绩都会直接作废,以后永不录用。 特别定在下午检查,也是为了维护举子们的体面,贡院门口专门有搜查的地方。 听说在前朝有段时间,学生们要当众去掉外衣,里里外外都要检查清楚。 这种方法虽然很快叫停,但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读书人一向要脸面,要自尊。 这种当众搜查,是真的有失体面。 可要是不查,夹带作弊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都说商人有了绝对的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国家,甚至出卖自己。 对这些读书人来说,科举要是考上了,那已经不能简单称作绝对的利益,是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好“买卖”。 只要能考上,作弊算得了什么。 被抓住的风险,跟能考上带来的荣耀,简直不值一提。 几番波折下,有了现在还算折中的方法。 虽然还是有失体面,可好歹不会当众搜查了。 四月初七下午,天气终于有些暖和。 主考官,同考官,贡举官,执事官,提调官等等,早就已经入贡院。 贡院几米开外,已经被清场,除了考试的学生之外,其他人都不许进入。 纪元等人拿着身份契凭,再拿着乡试的卷子,几番验证之下,还有官员反复询问家庭年龄籍贯等等。 但凡有一次答错都会重新再问。 这种方法,同样是为了防止冒名顶替。 纪元对自己的籍贯肯定清楚,不过进去之前还是再次默念几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