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节  (第1/2页)
    小满爷则拿着一根木棒,还要把那些丢出来的麦草捆再细细敲打一番,保证每一粒麦子都不能漏过。    江枝和春凤做辅助,需要把干干净净,一颗不剩的麦草抱到树林里仔细堆放,这些草可以生火做饭,也可以盖草房。    而那些打下来的麦粒也要趁着太阳好赶紧晾晒,要是遇上下雨,小麦会很快发芽的。    小满奶在梯田里铺上油布,再把麦粒倒在里面均匀摊开。    两家人的心都无比虔诚激动,兵荒了,逃难了,上山了,也终于开始收粮食了!    当晚,春凤就用新麦炒干磨出粉,筛去粗皮,再加鸡蛋韭菜烙成麦粑粑。    虽然里面掺合的粗麸皮有些割喉咙,但久违的麦香让每个人食欲大增,吃得舔指。    江枝也是毫不夸张的吃撑了。    小满爷掰着指头感叹道:“五道地垄,晒干能有两百多斤,高产啊!    要是在山下五亩地都这个产量,一年光麦子就有千斤……唉!一年吃不完,还能存下几两银子!”    江枝心里听得直摇头:才两百斤麦子啊,都不够分的!    在有良种和化肥的现代,单亩产已经达到1200斤到1500斤。    这次收成不错,还靠没有病虫害,看来麦子的种植还得再用些心,尽量多用科学技术。    收完麦子,马上就需要插秧。    这在正常状态应该是同时进行,曾经江枝也参加过农活“双抢”“大战红五月”,只要活慢一点就要站在进水的麦地里割麦穗。    麦子晒在院坝,让细心的巧云在家守着。    巧云的任务重,她需要随时观察天空云彩动静,防止山里的雨搞偷袭。    其余人全部去梯田里,用锄头翻挖麦兜,敲碎土块,再放水入田。    有之前蓄水的沟渠,麦地不缺水,现在要弄稻田也方便。    没有牛拉犁耙,徐二瑞和小满轮流着走前面拉锄头。    小满爷则忙着用稀泥糊田坎。    现在是抢种抢收,时间不等人,就连晚上都没有收工,几人一鼓作气干到天亮。    晨光里,层层梯田波光粼粼,秧苗已经从苗圃里拔出来了。    这一次,江枝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来。    “秧苗间距要留足一尺,而且还需要牵绳,插得整齐划一,行沟朝向日出日落。”    小满爷和二瑞几人都有些傻眼,小满爷道:“二瑞娘,你插得这样稀,浪费田啊!”    徐二瑞也道:“以前插秧都是顺着田边走,这样方便,也插得紧密,收的也多,娘,这还是你教会我的。”    他以前为插秧没少挨打,现在怎么又变了。    江枝面不改色:“以前种错了,所以产量不高,年年挨饿!    长庚伯,你答应种地都听我的,这麦子可就是证明!”    这……也是理由?    小满爷憋住,他的确是这样说过,而且梯田还是二瑞娘搭起来的。    最后水稻是按江枝的说法插的。    看着稀稀疏疏的秧苗插在水里,整个梯田看上去空空荡荡,小满爷感觉自己的心都是痛的。    造孽啊!这样浪费地!    不过,小满爷的心也没有痛多久,他又有其他忙的。    山坡上的黄豆也该收了。    那里比不得梯田的麦子,可以一口气收完,收黄豆是耗时耗力。    山坡上面积大,无论小满爷再是怎么去锄草也比不过野草的生命力。    尤其是进入六月,雨水多,太阳烈,真正是草旺豆苗稀。    而且为顾着小麦,无意中就疏忽了这片豆子。    经常走动的豆角地边还好一点,天天挥几锄还能见到土,其他地方黄豆就藏在草丛。    于是,几人就开始在草里找豆秧。    不得不说,烧过的草灰提供肥力,又有前期锄草护苗。    哪怕现在草遮了豆秧,黄豆依然根深苗壮,豆荚也长得饱满结实。    这一找又让小满爷心疼了,仔细看着才发现草丛里依然被兔子吃了不少豆荚子,只能一边骂一边赶紧收豆。    黄豆收获需要掌握好时机,太早豆子没有成熟,会减少收成,太晚又会豆荚爆开,豆子脱落。    需要等到黄豆叶枯萎,豆荚变黄,选择早上带着露水割秧。    几人又花了好几天才将黄豆从野草里找回来。    不得不说,广种不一定薄收,胡乱丢下的豆种子,全部收回来也足足堆满崖下小满家的院子。    黄豆收割后是不能直接摔打的,还需要晾干晾透,最后再选一个秋高气爽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