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第1/1页)
    边关的粮草本来就由朝廷拖着迟迟不送,有了这些理由后更是一拖再拖,眼看着就要到入冬了。    听说他在京中不知因何缘故留了许久,期间皇帝只召他进宫一次,早在朝会上百官就因军饷一事讨论过,最后商讨出的结果就是,士卒可以开垦边城荒地自给自足,他们站在朝堂上言之凿凿    运送粮草一路上的消耗有一部分都要被送粮草的队伍吃了,那就是浪费啊,眼下并无战事,何不如边关士卒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对大周来说也是件好事。    所以这粮食么,也不用送太多吧。    至于突厥试图数次破城抢掠则被他们完全刻意忽略了。    突厥一直以来都盘踞在西北,只有入秋后才有一段时间频繁破城抢掠粮食,从未占领过大周城池,对于京城官员们来说就不是大事。    从皇帝设立的内阁来看,足以看出皇帝在朝事上依赖丞相等人,对那几位官员说的话也十分赞同。自从有了怜贵妃后,原本有些许勤政迹象的皇帝似乎直接暴露了本性,整日与怜贵妃在御花园作乐。    袁康留在京中不知多少时日,直到袁康请准进宫为粮草一事面见陛下,皇帝才在身边属臣的提醒下想起来这么个人。    皇帝随即一挥手让他回边关,无召见不入京。    在别人眼里该受了帝王冷落失魂落魄的袁康,此时骑在马上,怀里有一封来自天子的亲笔密信。    袁逊一改往日里的模样,突然沉默寡言起来。    他勒住马回头看了一眼,在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粮食车里有多少粮食。    他不是傻,只是平日里性子直了一点,陛下召见他们的态度与京城里的传言截然不同,可是他估摸这些马车上的东西又远不像给了很多粮草的样子。    他无意间一抬眼,看到身旁的车轮陷进了地里。    粮草有这么沉吗?    不对不对劲。    当一辆粮食车经过袁逊身边时他突然嗅了嗅,一股淡淡的酒香飘了过来。    袁逊陷入了深思。    与他相比,早就知道事情原委的袁康淡定得多。    ....    又一次将武将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群文臣们好生欢腾了一阵。    荒谬吗?    可是这就是事实。    大周相比于前朝可谓是盛极一时,经济也比之前朝不知好上多少,百年来无人来犯,安逸的生活让官员们都做着自欺欺人美梦,他们只看着眼前,希望能分下来一块肥美的肉来。    即使是边城偶尔被骚扰又如何?他们早已被大周太祖打没了胆子,只敢缩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最多不过抢掠些粮食。    不挖脓疮迟早会蔓延全身。    精明者退出独善其身,贪婪者入局想要操控局势。    尤其是晏玄钰做出彻底撒手不管朝事,交给内阁来处理朝政之后,他们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玩心眼,搅弄风云,晏玄钰玩不过他们。    那不如就将脓疮全部挖除。    他要兵权自然不是要战斗力低下,稀稀拉拉几乎一碰就散的军队。    他要一支强悍而忠诚的军队。    ...    远在京城的晏玄钰此时正在皇宫别苑的湖心玩乐。    姜丞相刚进宫拜见就被拉到了皇宫别苑。    如今已是深秋,晏玄钰身体不好,前段时间又昏迷一次,现在已经早早披上了大髦。    黑色的大髦将皇帝的脸衬得更加白皙。    姜丞相被小太监引着到湖心时看到的就是这番景象。    身穿玄色龙袍的皇帝手执钓竿,低垂着眼垂钓,一旁坐着怜贵妃。    这幅画面看上去很是赏心悦目。    姜丞相淡淡收回视线,上前拜见:参见陛下。    起来吧。晏玄钰挥挥手,丝毫不在意因为刚刚的动作吓跑了一条鱼。    给姜卿搬个椅子来。年轻的帝王吩咐身旁的李忠贤。    近来朝堂局势突然紧张了起来,两个官职不低的官员接连因罪入狱,查出罪名十余条,替上去的官员是姜丞相的人。    沈怜盈盈起身,臣妾告退。    而后带着一众宫女离开了。    晏玄钰记得今天在朝堂上有人参了一本姜丞相。    姜丞相一直伪装的很好,是朝中难得的清流,只是如今这清流也入浑水了。    不仅如此,他甚至慢慢渗透了晏玄钰身边伺候的人一个殿外的小太监,晏玄钰找了个由头让小太监出错,罚去了掖庭。    陛下姜丞相起身,刚想开口。    晏玄钰轻笑道:爱卿莫惊了鱼。    不一会,水里以鱼竿为中心出现了涟漪。    晏玄钰眼睛亮了,一甩钩钓上来一条锦鲤。    姜丞相只听眼前年轻的帝王笑了几声,就又命人将鱼抛回去了。    晏玄钰偏头:爱卿今日来所为何事啊?    没来由的,有一瞬间姜丞相觉得眼前的帝王好似让人捉摸不透,但是一晃神,他又嗤笑两声脑子里的想法。    臣为今日朝堂上参臣一事而来。姜丞相道,他紧紧盯着眼前的晏玄钰,似乎不想错过他任何一个动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