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第1/2页)
如果六嫔已满,戴佳氏就很有可能不会被封嫔。 看上去对于黄令曼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戴佳氏的来历可不差。 她是仁皇帝的成妃出了五服的族曾侄女,成妃和成妃的儿子允祐虽然已经去逝,可允祐的儿子弘暻还活着继承了淳郡王府。 除此之外了,戴佳氏的额捏章佳氏是仁皇帝的敬敏皇贵妃的亲侄孙女,而敬敏皇贵妃的儿子胤祥可是先帝最信任的皇子,还给了现在大清朝独一份的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 这关系说近也不近,说远了也不远。 如果戴佳氏生下一子,有问鼎皇位的机会,相信无论是淳郡王府还是怡亲王府都会大力支持。 老实说以戴佳氏的家世,如果不是她阿玛在乾隆十四年病逝,她做皇子嫡福晋也使得。 不过戴佳氏有点倒霉,乾隆十八年大选那一年,家世父兄比她家世好的秀女不少,阿玛病逝的她在那些人面前家世显得还是低了些,加之弘历儿子不多,她自然当不了皇子嫡福晋。 看上去戴佳氏是大敌,可问题是戴佳氏的肚子不争气呀,连生两个女儿,第三个孩子还小产了,连带着她也一起被带走。 更何况,黄令曼心里是有自己的计划,就算发生了蝴蝶效应,戴佳氏生下了儿子来,只要她的计划成功,也无关紧要了。如果没成功,那也不用担心未来的事了。 所以比起未来蝴蝶效应戴佳氏生子之类的,黄令曼更看重的还是戴佳氏以嫔位入宫,分担她身上的压力。 前面一个舒妃已经让人压力十足,毕竟现实摆在所有人面前,现在舒妃已经是妃位之首,是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后面再来一个直接就是嫔位分入宫的戴佳氏,大家肯定更是会如临大敌。 尤其是皇后。 她自己就是过来人,如果现在她薨逝了,那么最有可能成为三继后的人,不是容贵妃,而是舒妃。可万一戴佳氏能生下一子来,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是戴佳氏。 黄令曼也知道即便是戴佳氏入宫肯定还会有人的目光放在自己母子几人身上,毕竟戴佳氏到底能不能生下儿子,儿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一个未知数,可能分出去一些压力,也总比没有强。 因此,黄令曼是一定要戴佳氏以嫔位入宫,这样才会让其他人产生压力。 那么六嫔之位,在乾隆十八年之前就不能满员! 必须要空一个出来,留给戴佳氏。 因此黄令曼选择制止那贵人救皇太后的行为。 即便是皇后当年没有把那贵人分到永寿宫来,黄令曼之后也会让愉嫔打着同有蒙古血脉的旗号,去交好那贵人,倒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