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1章 (第2/2页)
这片刻的旖旎,是大理寺难得一见的风景。 更多时刻,这里是刀光血影、杀气腾腾。 午后接着审理卖粮案,堂下少了李策,多了胡稼。 胡稼是河东道粮草转运使兼粮运督察,这回运输粮草到边境去,虽然误时,但兵部并未处罚。 刘砚冷笑一声,道:“粮草转运使弄丢九万石粮食,竟然丝毫不慌吗?” 胡稼不亢不卑地解释:“回禀大人,下官把粮草运到云州,便由河东道守军和云州刺史府接管,跟下官无关了。” 刘砚的脸色更难看。 这是要把自己撇干净。 “既然如此,”他问道,“胡转运使到达云州交接完粮草,为何没有回京,反而滞留十几日呢?” 刘砚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茶。 他的茶是粗茶,随便碾碎煮熟,苦涩提神。有时候吃到茶沫,也咀嚼咽下。一面吃,一面抬眼看胡稼的神情。 他审过很多案子,见过很多疑犯。这么多年来,他守在京兆府尹的位置上,知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个明辨是非的父母官,比什么都强。 他的夙愿,便是一生没有冤假错案。 这一次也不能有。 刘砚已经从胡稼脸上,看到一闪而过的心虚。 胡稼的眼神瞟向躺着的尹世才,又迅速收回,淡淡道:“下官曾陪同楚王在晋州办案,伤了身子。长途跋涉旧疾复发,不得不在云州歇息一阵。” “病了?”许久没有开口的大理寺卿崔玉路关切道,“可有就医的医案吗?” “有。”胡稼道,“就在家里,稍后可以送到。” 刘砚微微皱眉。 对方回答了问题,似乎无懈可击。 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是要栽赃陷害,那么他便会事先筹谋得当。比如,千里跋涉,带回了就医医案。 那便只能从别的细节入手。 “胡转运使,”刘砚点头道,“既然如此,本官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一个病人,为何不在城中躺着养病,反而冒着风霜苦寒,两次离开云州城,到关外去呢?” 刘砚眼前堆着厚厚的文书案卷,他一面说,一面在里面翻找,最终找到一本厚厚的册子。 那册子的纸张很粗糙,上面的字却写得端端正正。 刘砚的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最后一句,把那本册子丢出去,正落在尹世才胸口。 尹世才大叫一声,险些当场晕过去。 “给我的吗?”他忍痛问道。 “给胡转运使的,”刘砚解释,“没扔准。” “下次不要扔了!”尹世才拿起册子,举到空中,费力看了一眼,道,“这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