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1/2页)
    遐方绝域,群山延绵千里,天地灿然一新。    -    上京的天色比赤丘要黑得晚一些。    此刻乌金西坠,余晖似金纱笼罩着谢府,檐牙渐显朦胧。    眼下谢衡之的身体已无大碍,待在谢府候命的大夫留下了调养的药方,细细交代了几句,也在天黑之前告辞了。    刀雨亲自把他送到了大门外,看着他上了马车,才转身回去。    踏进林枫院的月洞门,撞上了刚从书房出来的薛盛安。    “薛大人,您要回去了?”    “不是,大人交代了些事情,我这会儿去办。”    走了几步,他想起一事,又回头叫住了刀雨。    “我看大人精神似乎还是不太好,”    他说,“可是还没恢复好?”    “噢,大夫刚刚说了,大人已经没什么事了。”    刀雨说,“只是天气热了,大人难免有些食欲不振,这才看着精神不太好。”    “那就好。”    薛盛安点点头。    待他转身离去,刀雨走到书房门口,却转头看向了东厢房。    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不告而别,连她都觉得错愕,何况日日同床共枕的人。    在这偌大的府邸里,空的何止一间屋子。    正好一个婢女端来了汤药,刀雨顺手接过来,推门而入。    “大人,您的药。”    药碗还冒着热气,谢衡之坐在书案后,没有急着喝。    刀雨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片刻后。    “你有话要说?”    “大人,如今朝纲已经恢复如常,事情也都平定了。”    她观察着谢衡之的眼神,“不如……把夫人找回来吧?”    沉默许久后。    “不必。”谢衡之轻声道,“让她走吧。”    他的声音平静从容,仿佛只是放走了一只风筝。    可刀雨却感觉四周的空气都好像沉甸甸地压在这间屋子里,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于是她连忙岔开了话题,说道:“大人,已经派出线人在丰富舆图,工部也已经提交军需预算,户部就预算正在制定后面三年开支计划,他们或想加税……”    在刀雨有条不紊的汇报中,谢衡之站起身,铺开了一张大梁舆图。    他提起笔,在最北面的山脉处,画上了一个圈。    越过此山脉,便是逐水草而居的北犹领地。    而与北犹南面接壤的,就是大梁的赤丘城。    -    正因接壤,赤丘和北犹的气候实在相似。    冬季漫长又严寒,下起雪来,接连几日都出不了门。    夏日里酷暑难耐,到了夜里,却需裹着厚厚的棉褥睡觉。    且天气反覆无常,总是毫无预兆地下雨,常常让空手出门的人淋成落汤鸡。    乌飞兔走,斗转星移,门前的树叶黄了又绿,年年都长得枝繁叶茂。    从一开始去哪儿都晕头转向,到现在对整个赤丘城熟门熟路,已经两年多了。    但亦泠还没习惯这里的气候,这才入秋没多长日子,身上的夹袄便不够暖了。    特别是走到风口,更是冻得人直打哆嗦。    她回头看了看,身后小道蜿蜒而上,到她家要走上一刻钟。    可是往前呢,到岐黄堂也还有一段路。    赤丘不似上京,路面平整干净,上哪儿都能坐马车。    在这里,她几乎日日都是步行。    想了想今日只穿了一身步裙,还要在岐黄堂的柜台里吹上一整天的风,亦泠便还是选择了折返回去加了衣裳。    这一耽误,她到岐黄堂的时辰就比往日晚了些。    岐黄堂原本是赤丘的一家药材铺,上下两楼,后面还有一处后院,十分宽敞。    前几年老板秦四娘又做起了皮革生意,便把一楼腾了出来,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革制品。    而亦泠,现在是岐黄堂的掌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