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621节 (第2/2页)
尤址要传召也是一次传召两人。 朱厚照在行宫里一边等待,一边听平海伯讲述和日本的贸易形势。 勘合贸易停止以后,明、日双方的贸易开始逐渐以明朝占据优势为主,实际上勘合贸易本身也不是什么正常的商业贸易,而是以政治赐予占据大头的一种异化的贸易往来方式。 日本那个地方,国土狭小、人口稀少,能给大明提供什么? 这是朱厚照一开始的想法。 不过梅可甲提到一个词,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富庶?你是说日本国富庶?” 梅可甲不知皇帝在疑惑什么,他再一次肯定的说:“去日本国再回来的商队都会有这样的说辞,尤其是大内氏,他们不知从哪里搜刮来的财富,不管是购买刀、枪、甲胄,还是购买丝绸、陶瓷,大内氏往往会出高价,而且会给出统一熔铸好的五十两白银。” 朱厚照一下子就懂了,“那不是搜刮出来的财富。” 那是从银矿上挖下来的。 日本这个地方的确资源贫瘠,而且处于地震带上,导致多山、多灾害,但是这也让其拥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资源。 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面积和日本开展白银贸易。 清朝时,还与日本广泛开展了铜贸易。 不管是白银还是铜,实际上明清两代都比较稀缺。 铜钱是民间贸易的日常所用,就像是零钱一样的感觉,不可能每个老百姓都是五两、十两这样进行交易。 而且日本不仅有铜,铜的质量还特别好,《天工开物》中给了它一个专属的称号叫东夷铜,又称紫铜。 至于黄金、白银那就更不必讲了,欧洲人最初就是把日本称为金银岛的,巅峰时期,日本的白银出口占据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仅仅一个石见银山,每年就可产出白银38吨,这就是三百八十万两白银。而整个日本,每年白银的产量大约在200吨,也就是2000万两。 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其国内需要自用。 尽管如此,这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更不要说还有黄金。 虽然这些金属本身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它并不是财富,而只是衡量财富的货币符号,但在世界贸易都大量使用白银的年代,手握白银可以换取巨量的物资。而且足够的货币供应,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上百年的繁华盛景是没有问题的。 货币过量供应以后的问题,那就是后人要思考的。 在朱厚照的记忆里,日本白银的繁盛时期确实差不多就要开始了,但似乎应该没那么早。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石见银山第一次有开采记录那是1306年,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这十年来,大明大规模的开展贸易,而且就认白银黄金,在勘合贸易被中断以后,日本人是想尽办法来搜集白银,这就是促进了当地大明对于石见银山的开采。 且因为这个矿脉过于庞大,也在当地引发了各方争斗。 明朝的人并不关心当地的村斗,可若真的注意,就会发现他们这几年从大明进口的钢刀、长枪、甲胄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朱厚照的食指持续有规律的敲击案桌,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被圣人经典洗脑的人,放着这种银矿不谈,谈什么仁义道德、他甚至都愿意放缓自己的亲征计划。 “平海伯,你先退下,回去以后替朕找一些大内氏与大明开展贸易所用的白银,拿上几块地递进来,朕需要。” “是!” 接着朱厚照屏退身边的人,并将毛语文宣到身前。 望着这个办事还算用心的锦衣卫指挥使,他说道:“语文,昨天朕在行宫大发雷霆的事,你应当都知道了吧?” “是,微臣已知晓此事。日本国人手段卑鄙,毫无廉耻之心,莫说陛下,换了任何一个大明子民听了以后都会怒不可遏,臣也恨不得率大军讨伐!” “这件事朕自有主张,锦衣卫在日本国是否有人?” “回陛下,有的。正德六年以后,为掌握各国情况,维护大明贸易,陛下下旨让锦衣卫往各国派驻暗子,是时,日本国、朝鲜国、吕宋国等都有锦衣卫的密探。” “之前让你查的那个陈朝瑞,如何?” “陛下明鉴,他似乎确实为嘉兴人氏。” “为何隐匿籍贯?” “似乎是为了躲避一桩案子。” 案子? 朱厚照眉头一挑,虽然有疑虑,不过这个时候他就不管这些细枝末节了,“算了,这件事你之后再问,若是掌握了情况就来禀报朕。陈朝瑞这个人,你将其调往日本,负责锦衣卫在日本的一切行动。” “是!” 过后不久,尤址回来了。他迈着小碎步在门外禀报,“陛下,日本国使臣到了。” “让他们到正堂等候。” “是。” 屋内,朱厚照将毛语文扶起来,声音略放轻,“朕欲彻底解决倭患,语文,这件事你用心。” 说完他拍拍毛语文的肩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