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慕之宾 第2节  (第1/2页)
    我想着,他也许是像从前我入宫时那样,嘱咐我要听话,不要生事。    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任何的家人。    只听宫里消息灵通的人说,因得我父亲上官维的罪名多少有些争议,朝廷倒是没有下死手族诛。除了我父亲这一支,别的叔伯族人幸免于难。    我那庶出的弟妹们,虽然还年幼,却还是入了奴籍。据说,落罪之后没多久,他们就被人买走了。至于卖去了哪里,无人知晓。因得那年动乱。执掌此事的官署被大火烧毁,记载他们下落的契书籍册,也随着动乱灰飞烟灭。    唯一有音讯的,是我的兄长上官谚。    他被流放到了辽东戍边。那个地方,据说每年入秋就已经冷得很,冬天下一场雪就会冻死不少人。    话说回来,也不知是不是我到玉清观里出家果真灵验。一年之后,北戎竟把先帝放回来了。    不过在这之前,朝廷已经有了新的皇帝。    上官家倒台之后,朝中的争斗并没有因为有人被治罪而停止。毕竟先帝在北戎那里当了俘虏,而这边,国不可一日无君。    要不要另立新君?立谁为新君?    每一点都足够让人争得你死我活。    几个皇子更是倚仗背后支持的势力大打出手,闹得烽烟四起,民人流散。    而结束这一切的,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    先帝的弟弟,如今的太上皇,齐王景曜。    往事如同天上的浮云,将太阳的光辉遮去,在心中留下阴翳。    我深吸一口气,将杂念抛开,继续沿着石子铺就的小径,来到御苑边上的紫云楼里。    “你来迟了。”    一个声音忽而从身后传来。    我转头看去,一人倚坐在楼边的美人靠上,手里拿着一壶酒。    景璘看着我,似乎对吓我一跳很是满意,脸上带着那不羁的笑。    他身上穿着常服,脚上的织金龙纹履却没有换。    显然,他刚刚散朝。    “陛下。”我也露出微笑,行了个礼。    第三章 景璘(上)    景璘是当今皇帝。    不过除了明面上,他管他自己叫朕,我从直呼其名改成称他为陛下,其他并没有别的改变。    景璘指了指美人靠的另一边,让我坐下。    “这么迟才来,朕那些嫔妃,又找你去了?”他自斟自酌地喝一口酒,漫不经心道。    “苏美人和张宝林带着几个新入宫的采女过来,拜拜老君,再陪我坐下来喝喝茶。”我说。    “苏美人?”景璘露出迷茫之色。    我说:“便是去年年末才入宫的,益州刺史苏律的侄女。”    景璘想了想,好一会,终于“哦”一声,道:“那个胸大的。”    我:“……”    景璘笑了笑,一脸无辜:“母后每个月都往宫里塞人,朕连谁是谁都分不清,能记住这些不错了。”    说罢,他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递给我:“岭南去年进贡的琥珀春,朕一直收着,今日才想起来尝一尝。来一杯?”    我接过那杯子,尝一口。    这是烧酒,比我平日自酿的浓烈许多。    我皱起眉头,嫌弃道:“陛下不久前才得过风寒,太医说过不能饮酒。”    “太医院那些老儿知道什么,整日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若是听他们的,朕只好吃糠。”    我看着他:“你就不怕我告诉太后?”    “你敢!”景璘即刻瞪起眼睛,“你若告状,朕就说你不守清规,私自藏酒!”    那气呼呼的样子,与少年打闹的时候并无二致。    我笑了笑。    “苏美人找你何事?”景璘道。    “她给我送了五十两银子,说是香油钱。她手艺极好,我邀她后日到梨花宴上去,为陛下和太后烹茶。”    景璘颔首,大方道:“日后再有人给你塞银子你收着便是,不必禀报。”    我看着他,叹口气:“如今后宫里都说,崔氏能当上贤妃,都是我巧言令色游说而来。”    “不是么?”景璘反问,“不是你说她父亲崔如海在南边镇守,颇有建树,是个能臣。朕正当用人之时,要对崔家施以恩惠?”    “但我可不曾让陛下一下将她封为贤妃。”我说,“陛下难道不怕别人说陛下偏听偏信,是个任人耍弄的傻瓜?”    他伸个懒腰,笑得愈发贱兮兮:“那要看如何弄,朕也不是什么姿势都喜欢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