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第2/2页)
准备给人登记。    他心里有些奇怪,没见过哪个将种勋贵会去北镇抚司当缇骑。    攒资历镀金,也不是这么个弄法。    黑龙台辖下南北两座衙门,直属那位手段通天,深得圣人信赖的应督主。    不管是监国的太子,亦或者几位国公。    向来都避而远之,生怕过于亲近,引起猜忌误会。    “都不是。我乃辽东纪氏,籍籍无名一小辈,并非将种勋贵之家。”    纪渊不卑不亢,微笑以对。    “辽东,原来是军户出身,难怪这么莽撞。    年轻人,听我一句劝,趁早打消靠武举出人头地的心思。    天京三十六坊,哪年出的武举人不是名门子弟?    自圣人不再临朝后,十九年没有出过寒门武状元了,更别提……唉,你走吧。”    那典吏先是双眼圆睁,惊奇不已,而后不住地摇头。    他待在太安坊这座讲武堂,已有十年之久。    见过不少毫无出身的泥腿子满腔热血,参加武举大比。    初时,都是想着扬名立万,冠盖天京。    可最后,没几个有好下场。    要么给将种子弟挑中,看家护院做个亲卫;    要么因为一时不慎得罪勋贵,致使练武场上断手断脚,乃至于丢掉性命。    “即便是那位平蛮有功,号称东南柱石的宗大将军,当年入讲武堂考武举也是受到诸多打压,若非蒙得内阁贵人赏识,未必能有今日之地位。”    典吏诚心地劝告。    “你别看太安坊在外城,将种勋贵照样多,瞧见门外面的马车没?奉国将军的二公子,宣威将军家的偏房,骁骑尉家的侄子王三郎,这里头最次的……父辈也是个禁军教头出身。”    言下之意很明显,讲武堂门槛不高,出头的难度却不小。    没几分家世,别凑这个热闹。    “先生好言相告,我心中甚是感激。”    纪渊腰身挺得笔直,像一杆大枪,轻声道:    “可来都来了,我想试上一试!”    第14章 称骨算命,气力如虎    “罢了,你执意要入讲武堂,我也拦不住。    辽东纪九郎是吧,过来这边登记,说一下所在衙门,祖籍何处,父母名姓……”    典吏摸了摸两撇小胡子,摇头坐回桌案之后。    天京城内,卧虎藏龙。    年轻气盛之辈,何其多也。    若只是凭借一腔热血,没什么真本事,迟早要狠狠碰壁。    放下羊毫笔,典吏摸出一块木牌,正面刻着“武”字,指路道:    “拿着令牌,往外院那边走,去找魏教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