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171节  (第2/2页)
疾步匆匆地往午门那边去了。    烈日悬挂当空,远远地就看到那些学子全都聚在了午门前,熙熙攘攘。    从先前的百余人,到了此刻,一眼望去,怕是至少有两百余人了。    他们的目光全都望着同一个方向,只见午门中央的地上跪着一个身着天水碧衣裙的女子。    迎面拂来的暖风吹起她鬓角的几缕乱发,女子的腰杆挺得笔直,整个人有种既脆弱而又坚韧的气质,惹人心怜。    “哎。”人群中的好几个学子都在唏嘘地叹气,觉得这位宁王妃不愧是明家女,实在是性情坚韧,有乃父之风。    方才她一时晕厥了过去,有人便想去扶她一把,可她自己挣扎着爬了起来,摇摇晃晃地重新跪好了。    学子们的脸上全都写满了对她的同情,还掺着一种对天道不公的愤慨。    这世道不该如此的!    “我们的陈情书这会儿应该呈上去了吧?”一个中年学子热切地望着宫门内的方向,翘首以盼。    “放心吧。庾大人刚正不阿,素有贤名,他答应的肯定会做到的。”人群中,某个年轻的学子笃定地说道。    “是啊是啊。”有人连声附和道,“我们就耐心在此等一会儿吧。”    人群中的学子们交头接耳,鼓噪不已。    这些个声音也钻入了午门内那名细目小内侍的耳中。    他放缓了脚步,略一整衣衫后,径直走到了明芮的前方,清清嗓子道:“宁王妃,咱家奉皇上之命,来传口谕。”    小内侍复杂的目光落在了她身上,十六七岁的姑娘正处于女子最美好的芳华,风华正茂,现在却宛如一朵提前凋零的玫瑰。    她雪白的脖颈上那五指掐痕呈显可怖的青紫色,凌乱的鬓发上散发出浓浓的酒味,衣衫不整,还沾有点点血污,狼狈得仿佛那街边的疯妇,哪像是堂堂宗室王妃。    明芮徐徐地抬起头来:“臣女在。”    她说的是臣女,而不是臣妇。    学子们也听到了,立刻噤声,午门前瞬间一片凝肃,寂静无声。    一道道灼灼的目光转而投向了那名小内侍。    顶着巨大的压力,小内侍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朗声道:“传皇上口谕,宁王妃刺伤宁王,妻伤夫,有错在先,理当下跪请罪。”    皇帝最后面那两句近乎赌气的话,内侍没说,但其实也就是那个意思,毕竟皇帝令宁王妃下跪请罪,谁又敢擅自放宁王妃离开。    周围霎时间一片哗然。    那些学子们再次鼓噪了起来,在愤愤不平,在质疑皇帝的口谕,直抒胸臆。    在这些为她抱不平的愤慨声中,形容狼狈的明芮依然跪得笔挺。    烈日下,她嘴唇干涸皲裂,皮肤苍白如雪,额角被晒出了细密的汗滴,那双似暗夜般漆黑的眸子尤为凸显。    嫁进宗室的女子想要全身而退并不容易,宗室要脸面,他们宁愿要一个暴毙的王妃,也不会让她离开宁王府。    现在,是她唯一的机会。    承恩公谋反的证据是明逸“亲手”递上去。    明家这才揭破了承恩公的罪行,她就被宁王打得偏体鳞伤,还愤而刺了宁王一簪子。世人是会联想的,尤其学子们年轻气盛,书生意气,他们义愤填膺下所带来的势,就是她现在唯一能够借助的力量。    只是,有些可惜了。    这些还没入仕途的学子们的声音,对于皇帝来说,终究是过于微弱。    在瞬间的失望后,明芮的心渐渐平静。    爹爹说,谋定而后动,落子无悔。她早就预想过最坏的结局,决定去奋力一搏,也同样会接受失败。    她的眼睫微微颤动了两下,抬眼道:“臣女遵旨。”    明芮的唇畔噙着一抹淡笑,双眸明亮而又犀利。    兰山城破时,父兄也没有惧怕,与满城的将士百姓共生死。    她如今孑然一身,又有何惧?    最多也不过是追随父兄,再见夫君罢了!    跪在地上的明芮脊背挺得笔直,身子彷如修竹,又似乎一柄不折的剑。    好,皇帝让她在这里跪,那她就跪着。    明家女从不畏惧。    也绝不低头。    小内侍记着梁铮的叮嘱,低下声音以唯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劝了一句:“皇上在气头上,王妃您……”    也就是低个头,认个错,等皇上气消了,说不定就不会追究她刺伤宁王的事了。    “王妃……”    “报!”    后方一阵如雷霆般的喊声忽然响起,青年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压住了四周的鼓噪声。    小内侍闻声望去,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中,一个年轻的小将策马奔来,马鞭声在半空中挥得“噼啪”作响。    无论是学子,还是禁军,目光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午门策马,必是有重要军情。    “报!”    小将策马从明芮的身边飞驰而过,不动声色地朝她看了一眼,嘴里高喊道:“西山大营哗变,满营将士卸甲弃刀,誓为明将军请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