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2章 广告与魄力 (第1/3页)
《狂飙》的第一季,也就是前13集,一个星期就要播完。 到时候,就要开始播第二季。 而第二季的插片广告还没有售出。 广告商希望可以用最低的价格,谈下电视剧的插片广告。 而电视剧的出品方,自然希望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因此,这是一场博弈。 而这场博弈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 广告合同签下来之后,还需要时间给品牌商拍摄广告短片,因此时间很紧。 再加上《狂飙》已经开播两天。 也就意味着,方舟文化必须要在三四天内,把插片广告卖出去,否则时间就来不及了。 广告商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站在广告商的角度,只要沉得住气,多拖两天,方舟文化就必须降低心理价位,促成合作。 当然,这不是两方的博弈,而是多方博弈。 因此,品牌商不止一家,品牌商之间也有竞争。 正当,出品方和品牌方之间,就价格拉扯的时候。 大川音响的“川流”系列,率先以300万的价格,拿下了《狂飙》第二季前三集的插片广告。 成交总价900万。 这个价格对现在《狂飙》的收视表现来说,已经溢价了将近一倍。 这个消息一出,各大品牌商感觉到了压力。 这种拉扯阶段,就怕有某一个品牌商突然溢价成就。 这会给其他品牌商,形成“商品”很抢手的“假象”。 而且,这一次和大川音响成交的900万插片广告,方醒还友情赠送了广告短片,给“川流”的新品耳机拍了一条广告短片。 …… 已经有品牌商购买了《狂飙》第二季的插片广告,这让其他对《狂飙》广告位有兴趣的品牌商紧张起来。 广告行业有自己的圈子。 很多品牌商的广告部,开始在圈子里打听情况。 于是,广告行业的各种微信群里,开始有人讨论: “怎么回事?《狂飙》第二季的插片广告怎么卖出去了?价格真的是300万吗?” “应该是卖出去了,我刚好认识方舟文化的签约导演张奕高,他已经开始筹备拍广告片。具体价格倒是不清楚,听说总成交价是900万。” “900万,是几集的插片广告价格?” “我听到的消息是三集,是个耳机小品牌。” “三集900万,这不是溢价一倍多吗?不会是方舟文化左手倒右手演戏吧?” 像这种左手倒右手,形成插片广告很抢手的策略,在很多行业都是常见手段。 目的就是让买方感觉竞争加大,被迫提前出手,溢价成交。 “有这个可能,这个小品牌,其实就是跟方醒女朋友自家的品牌,确实存在联手做戏的可能。” “那到底要不要跟?” “300万一集的价格,溢价太多了,就算我想跟,我们公司总裁办也通不过。” “确实,《狂飙》前四集的收视率,只算中等偏上,150万一集的插片广告价格,是最标准的。溢价一倍,跟不了。” …… 各大品牌商的广告部负责人,都在四处打探消息。 honor手机今年的旗舰机,马上就要发售,前几天刚刚开完发布会。 这个时候,正在四处寻求广告合作。 其实,方舟文化和honor手机合作过很多次。 前年的时候,方醒还担任过honor手机的形象代言人。 所以honor手机的广告部负责人刘青霖,和方舟文化的好几位高层都认识。 认识归认识,商业合作还是要看价格谈事。 所以,honor广告负责人刘青霖,想要拿《狂飙》第二季的插片广告,也只能通过正常渠道去谈。 最多可以从方舟文化熟人那里,打听一下心理价位。 《狂飙》第二季插片广告价格300万每集的价格,在广告圈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刘青霖知道这个价格目前是溢价,而是溢价很多,所以他即便想成就,也没有决定的权力。 因为大额的广告预算,是需要有高层签字才行。 刘青霖思量再三,拿着文件敲开cbo办公室的门。 “李总,关于今年旗舰机的推广方案,我这里有一项广告预算,想要和你聊一聊。” “坐,是《狂飙》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