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 龙虎三垣 (第4/5页)
张元津听的一怔,张元和早接口道:“刻意示好么……有所求?”却见张颠只是摆摆手,再不答话。 转眼间,师徒四人已攀至峰顶,眼前豁然开朗,见一名黑衣官员袖手而立,眯着眼睛远眺江山,若有所思。张元津年纪最轻,也最为促狭,扯扯张元和衣袖,低声道:“你看,他果然没长胡须哎……”张元空早听在耳中,侧过脸来,狠狠剐了他一眼。 那黑衣官员听得动静,早快步走近,竟是先施了礼,与张颠寒喧几句,方向三人微笑道:“久闻龙虎三垣的名声,今日方知闻名不如见面,下官仲达,有礼了。” ~~~~~~~~~~~~~~~~~~ 帝大中十七年,三月十九,堂州,龙虎山。 “这个……师父啊……这到底算是什么意思哪?” 空旷的房间内,师徒四人围着一张长大的桌子,面面相觑。 桌上摆的,是龙虎山上最大号也最灵验的沙盘,因为很快就要送三名弟子远行,张颠才特地搬出来扶乩,但……“这扶出来的,算什么玩艺啊?!”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沛上茂陵多滞骨,渭水梓棺费鲍鱼!” 长十一尺九寸,阔五尺九寸的宽大沙盘上,纵横交错,满是字迹,却是一篇歌行《苦届短》,师徒四人全都读过。“这当然是极好的文字,但是……师父啊。”苦着脸,张元津道:“您是想说我们这次要去斩龙?” 一边说,他一边伸出手伸向沙盘道:“还有,这‘少者不哭’四个字……我看着也格外的扎眼啊!” “呃,这个,你们不要想太多啦。” 信手一挥,沙盘顿时又作平滑,字迹尽消,张颠语重心长道:“扶乩这东西……你们也知道,很难说的嘛,是吧?” “……才怪啊!” ~~~~~~~~~~~~~~~~~~ 事情的缘由,还是六天前那名为“仲达”的老太监的来访:提出近乎荒唐的要求,他竟希望张颠能派出这代龙虎山最优秀的三名弟子,被合称为“龙虎三垣”的张元空、张元和与张元津,让他们走一趟袁州,去查办一起“可能”是在行骗的宗教事件。 “武荣那地方呢,早就是半城夏人半城蕃……诸般夷教并行其道,不算奇怪。但是……不死树,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关于“不死树”仲达讲的也不多,只说这是三夷教当中的“景教”搞出来的名堂:是一颗老榕树,从去年底以来,就开始很有规律的结果,每七天一熟,结果百枚,任何人都可以来排队求药,代价只是要在景教堂中听上三天的布道。 景教徒们崇拜的是据说曾“造世间一切物”的“天主”又名“常然真寂一无元真主阿罗诃欤”,按照他们的说话,这颗老树之所以会七日一结果,是因为得到天主的赐福,因为天主钦定的神圣周期是七,所以老树也就七天一结果。 “虽然不如吹嘘的那样能治百病,但也的确治好了不少头疼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小毛病。而且,武荣的景士们还一直在宣传,说现在是因为武荣城内的信众还是太少,所以天主的赐福也不足。如果有足够的信众的话,不死树上还能结出更具神效,可以起死肉骨返老还童的果实……这个事情吧,看着乱啊。” 皱着眉头,张颠道:“萨宝这个位子呢,是专门管理夷商夷教的,向来都是由夷人担任。这个叫仲达的家伙……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看年纪倒也不小,大概是快要乞骸了,所以放个实职,让他攒点养老的钱……陛下待身边人,还是亲厚啊!” 关于自己为何而来,仲达倒也解释的很痛快。以邪道行骗,这原该是官府管的事情,但现在既然还不能确定,那官府也不是太方便介入。 “要不然,也不会被推到我手上哪。” 苦笑着解释说,就算确认了是邪教,也应该有专门的部门办理。而不该象现在这样,一听说可能是夷人的手脚,就干脆把事情移交到萨宝府来。 “下官到任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茫然不知所措,幸好看到韩州报来的记录,说张二真人和张三真人曾经破淫祀,除夷道,正气凛然,便顿时想到了龙虎山这里。也只有张天师您调教出来的徒弟,才能有这般为民除害的正气,有这般为民除害的本事哪!” 如此莫名其妙的请求,又是出自一个完全没能力卡到龙虎山脖子的衙门,连仲达自己似乎也知道这实在是这强人所难,所以一直在很低调很谦恭的微笑着。但就算如此,三垣也没对他多出几分好感,始终觉得“完全没必要搭理这家伙嘛”,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