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4章 青蛙 (第2/2页)
上门,要来帮忙振兴川蜀。 而此时李瑕一说,她才反应过来。 一旦放金银关子进入川蜀,初时确实也会有金银流入,但随着关子的流通,铸币权将重新回到朝廷手里。 那先前所做的一切便前功尽弃了。 打个比方,宋廷为敛财而滥发会子,使得物价腾飞,民间水深火热。这好比是一锅沸水。 川蜀则像是一只青蛙,禁用会子,跳出了这口沸腾的锅。 然而,阔端屠蜀之后的二十五年间,川蜀战乱不休,人口不足、物资贫乏。川蜀这只青蛙也极度缺水。 它必要找水,找着找着,像是找到了一湾清泉。 金银关子,这个宋朝商人们为了自救而流通的货币,背后是大量的金银为保证,是天下最富庶之地的庞大贸易场,就像是一湾清泉。 青蛙在泉水边探了探,水温正好,清流香甜。 但,它还是一口锅,下面架着的还是大宋社稷的干柴烈火。 温水煮青蛙。 严云云猛然惊觉,贾似道已经出手了。 “可这是阳谋啊?我们不可能不与各地贸易” 临安。 一张精美的金银关子被拿起,窗外的阳光照在它正面,漾出奇怪的墨色。 上面的刻印如同一个‘西’字;中间红印三条,如同一个‘目’字;下方两旁各一小长黑樱 “这张钱票倒底像是‘宝’字,还是像是‘贾’字?” “自是个‘宝’字。”贾似道坦然应道。 程元凤讥道:“我看着却像是个‘贾’字。” “也许是右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程元凤脸露愠色,将手中的金银关子丢在案上,踱了几步,最后还是抬起头,道:“我绝不答应1 贾似道不急不缓,道:“去岁粮价每石两千贯,今岁每石七千贯矣。物价越高,朝廷支用越发不足,越发造印会子循环往之,仿佛不可救之势。十八界会子,必废之。” “我如何不知?” 程元凤如今越来越易怒了,一句话就像是被点着了一般。 “川蜀,两年不曾转运钱粮,去岁更是支用四千万贯;两淮,李璮攻淮右三州,战事方歇;京湖,武将侵吞军需,年年要饷;便是朝堂之上,官家日日笙歌,大肆封赏裙带之臣,上行下效,贪墨横行到底是谁在纵容吕家军?!到底是谁在给官家粉饰太平、进献美姬?1 “那请右相说说你有何办法,除了加印会子,你还能做什么?1 贾似道一句话喝住程元凤。 之后,他脸上浮起冷笑,又道:“我来告诉右相该如何做,拿出奉宸库中之珍宝,收回民间会子,废之不用。以金银关子为新钱,从根本上断绝物价飞涨之祸。” “不可1 “有何不可?” “你操之过急了埃”程元凤眼中已有了血丝,郑重道:“事宜缓不宜急,当先削减用度才是根本。随我一道请官家以身作则,播简朴之风于天下,可好?” “没用的,右相可知何谓杯水车薪?你苦苦省下那几枚铜钱,救不了大宋。”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啊!国用当从细处节剩换一种楮币,而支用不减,何用啊?” “故而需要公田法、打算法。” “够了!简直是走火入魔我与你说不清楚1 程元凤急得袖子一甩,只觉贾似道不可理喻。 贾似道冷笑一声,亦觉程元凤朽木不可雕。 两人所思所想已如水火不相容,本也无甚可说的。 今日能凑在一起,贾似道自有别的目的。 “那看来,右相是不打算答应我用金银关子替代十八界会子了?” “绝不答应1 “那川蜀如何?李瑕不听朝廷差遣,钱粮不转运,会子不通行,擅自动兵,仿佛自成一国,右相放任不管吗?” “你待如何?” “我欲以金银关子流通川蜀” “我说过,不答应替换楮币。” 贾似道笑道:“右相这也不做、那也不做,既不整顿积弊,又不除藩镇之患。我提出办法,却又反对?不如让陛下与百官评理,如何?” 程元凤闭上眼,脸上已满是苦意。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贾似道逼到墙角了。 “我自会尽快除藩镇之患,再徐徐整顿。” “既如此,拭目以待” 等程元凤离开公房,贾似道又讥笑了一声。 今日之所以与程元凤说这些,因他实在受不了程元凤对付李瑕那温温吞吞的做法,只好出手逼一逼。 “并非没让你试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废物。早点滚蛋,换我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