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3章 汉台幕府 (第1/2页)
九月九日,重阳。 一队马车行到汉水边,车厢中江苍探出头向外望了一眼。 “父亲,汉水为何名‘汉水’?” “汉水所对应的,是天上银河。银河有‘天汉’之名,故而如此。”江春应道。 江苍恍然大悟,道:“原来汉水是银河的意思埃” “史书有云,汉高祖初不欲就任汉中,有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刘邦乃就汉中王。” 说话的却是江荻。 她今年已十八岁,脸愈显得有些方,但男装打扮,气质温雅自信,倒显得比江苍要出众得多,此时手里还拿着一卷太平寰宇记看着以了解天下山川形势。 随口作了补充,江荻转向江春,忽问道:“父亲可听说过‘天汉幕府’?” “有所耳闻。”江春道:“近两年来,常有人言,李节帅治川蜀,政令多交幕府施行,或称‘天汉幕府’,或称‘汉台幕府’,这并非好事埃” 江荻道:“有些年未见到韩老与以宁先生了,这天汉幕府想必便是由他们主事吧?说来,当初在叙州时,女儿也随以宁先生做过事。” 江春不以为然笑了笑,忘了说话。 他此番前来,正是因与李瑕、韩家的关系,又要升官了 前方,一座石制大桥已横在汉水之上,马车直接过江。 北岸,城外已搭起一间间屋舍、商铺,可见汉中城之规格已扩展到了外城。 汉江下游货船云集,商旅繁盛 江春只这般扫了一眼,马车便穿过外城街道,穿过望江门,驶进天汉大街。 李昭成捧着几封公文,拐过天汉大街,至帅府大门外,抬头看了一眼古汉台,若有所感,于是登上高台。 踏上石阶,只见严云云正扶着韩承绪站在汉台上说话。 严云云如今不常戴面具,坦然露出一边脸上的伤痕,痕迹却浅了许多,不像以前那般隆起,剩下半面通红。头发则已完全盘起,作妇人装束。 她已嫁了人,挑来挑去,挑了一个叫韩无非的潦倒大夫。 韩无非医家庶子出身,名字就是“莫有非份之想”的意思,脑子亦不太好用,被嫡亲兄弟扫地出门后庸庸碌碌,若非遇到严云云,连生母都养不活。 他们成亲后,韩承绪亲自试了试韩无非的医术,连当个军大夫尚不够格,只能到药局里做些捣药的小差事。 这般一个人,李昭成自是看不上,认为配不上严云云,但她说他好,他也无可奈何。 他自己也成了亲,娶了史氏之女 此时再在汉台相遇,李昭成才意识到他们各自都已到了人生新的状态,都不再似从前了。 “见过韩老。”李昭成行了一礼。 他已为人夫,开始蓄须,短短一茬,还不算很长,气质却显得沉稳了许多。 韩承绪回过头,和蔼地笑了笑,道:“大郎君来得正好,本想着要过去找你一趟。” “晚辈马上要去长安,想必韩老有诸多事务要交代?” “你近来可觉为难?”韩承绪不急着交代,只如闲聊般问道。 李昭成略略苦笑,但摇了摇头。 他知道这问的是他的亲事。 李墉安排的,先让他娶了史氏,婚事有些仓促。结果成亲不过半月,长安消息送来,说是刘黑马愿降,但希望与李家联姻。 史俊当然极是不满,李墉却早有安排,称李昭成为李家长房之裔系,兼李墉这一房嗣子,大宗子兼祧小宗,宜娶两房妻氏继承香火。 难题便抛到了史俊这边,女儿都已经嫁了,偏一方面是劝北地世侯归附的大事,另一方面李家有理有据、长篇大论谈到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默认。 李墉安排完此事,心满意足,自带着他的学生们往陇西主持局势,留下李昭成每日应付史俊的臭脸。 为难当然是很为难,但不足与人道。 “韩老费心了,晚辈勉强能够应付。” “那就好。”韩承绪道:“与你岳翁那边,我们说的是与刘家还在谈,你莫说漏了嘴与你妻子也须保密。” 李昭成应道:“是,晚辈晓得。” 事实上,他与史氏还不算太亲近,史氏持家有道这他是喜欢的,但夫妻之事,抱着她便如抱着榆木,却也让他感到太无意趣了。 想到这里,李昭成尽力不去看严云云,心知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 “你的头一桩婚事,李公为你操持停当。这第二桩,到了长安,便由阿郎为你操持,到时,李公只怕又要从陇西往长安一趟。” “晚辈正有些犯愁,此去长安,不知该不该带上家室?” “带上。”韩承绪道:“你到长安成婚之后,带上两位妻氏随李公往陇西,离了其娘家,不难应付。” “多谢韩老指点。” 韩承绪点点头,便交代起李昭成到了长安以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