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苏璟的数学课  (第2/2页)
教室内。    苏璟已经开始了教学,台下是一群身穿学服的孩童,一个个稚气未脱,十分的可爱。    教室外,朱元璋和刘伯温两人看着。    “想不到苏璟还专门建了这么一个私塾给没钱的穷苦孩子学习,老爷,此子赤诚实。”    刘伯温说道,刚才他已经从私塾先生的口中得知了这私塾的情况。    这是一家希望私塾,苏璟出资,专门给上不起私塾的穷苦人家孩子上学。    为了能让孩子的家长同意他们的孩子来上学,苏璟甚至提供两餐饭食。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的家长才会放他们的孩子来这里。    在穷苦人家,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劳动力。    上私塾这种事,可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符学费,还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朱元璋微微点头:“若是天下的商人都能如苏璟一般,那我也就不愁了!”    身为乞丐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十分的丰富。    他之所以痛恨商人,除了自己出身低贱,还有就是在起义战争期间,见到了许多的商人囤积居奇,拉高物价。    原本很多百姓因为战争已经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了,又被投机倒把商人一搞,直接没有活路了。    如今见到了苏璟这般能够体恤百姓的商人,他如何能够不感叹。    教室内,苏璟正在认真的给学生们上着课。    他教的,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数学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算筹,那么今天先提一个小问题,看看有没有人能解出来。”    苏璟看着下面的一众童生说道:“有一个笼子,里面有鸡和兔子。”    “一共是10个头,32只脚,大家说说,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鸡兔同笼问题。    说起来,也算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数学问题了。    果然,听到苏璟的问题,一众童生都开始掰着指头算了起来。    苏璟默默的看着,并没有着急催促。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有些难度。    教室外的朱元璋在心里盘算了起来,一时间亦是被难住了。    论打仗,朱元璋自视甚高。    但这算数,他不行。    “伯温,这问题怎么这么难,你会解吗?”    朱元璋求助起了一旁的刘伯温。    刘伯温笑道:“老爷,苏公子这道题其实出自孙子算经,算法倒也不难。”    “倍足以减首,余半之,即兽;以四乘兽,减足,余半之,即禽。”    “故鸡有四只,而兔有六只。”    朱元璋听到答案,默默盘算了一下,笑道:“果然如此,伯温大才!”    刘伯温回道:“不过是凑巧看过孙子算经而已,算不得什么。”    “只是这种问题对着这些童生来说,未免有些太难了。”    刘伯温虽然一眼就看出了答案,但他同样知道,孙子算经的学问,可不是这些小孩能听懂的。    二人谈话间,苏璟的教学也在继续。    “看来并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苏璟环视众童生继续道:“其实大家可以用假设的办法来做。”    “一共十个头,那就代表鸡和兔子加起来一共是十只。”    “如果只有一只兔子,那就是一只兔子四条脚,九只鸡十八条脚,一共22只脚,比32只脚要少。”    “所以继续假设.........”    苏璟的办法,说起来其实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就是穷举。    但对于这些童生来说,却是非常恰当的。    同样,朱元璋听起来,也更加的直白易懂。    “苏公子真是善于教授学生。”    刘伯温有些感慨,他看的明白,听得明白,便更加的佩服了。    时间流逝,苏璟的课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在下课之前,留给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棋盘,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四粒米,第四个格子八粒米,那么第十六个格子里要放几粒米。”    苏璟布置完最后一道题目,便直接宣布了下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