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面埋伏,个人天赋  (第2/3页)
个椭圆形的战阵弧面,承受冲击。    砰!    有匈奴兵挥刀砍出,势大力沉,却发现砍中汉军盾面的刹那,像是被一股气机卸掉了。    汉军的弧面战阵内凹后拉,仿佛形成了一种战阵汇集带来的牵引力,将匈奴冲阵最尖端,力量最凶狠的几个匈奴人的力量缓冲掉。    此时侧翼长枪闪电戳刺,被凹面吞掉的几个匈奴兵瞬间被贯穿胸口,有人手里的皮盾居然都被枪锋戳穿。    战阵相合,如千军汇聚,增强了攻击力……董仲舒暗忖。    这些变化,在照面间发生,快如光火。    军阵鼓荡,从凹面转为前推,以盾为防,长枪连续戳刺,形成一个枪锋迎敌的攻击角。    后方队列跟进,节节紧逼,锋芒乍现,顷刻间就变成了杀机四溢的锋矢阵!    推!轰轰轰!    汉军整齐前行的脚步,像战鼓般一声声响起,牵动人心。    此时战阵全面转攻,后列的部众为根基,同时发力,力量传递推给前排,经过叠加,从最前端的一点爆发。    每一击呈现的力量,皆能推墙裂地,涌向匈奴兵!    刘清的手悄然捏紧了裙角。    场上的战阵变化,她只认识稍许几个,了解最深的是锋矢阵,上回霍去病统六十禁军时曾用过。    无物不破的攻击力,让她记忆深刻。    锵!锵锵!    收放,进退,张弛,内凹,戳刺,盾列!    战阵不断变化,每个位置的士兵只做自己的事,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两千精锐组成的庞然大物,攻防转换,此进彼退。    整个战阵如同一件处处藏锋的兵器,进退间让对手随着他们的进退而进退,变化而变化,完全掌握了战场节奏。    事先没人想到,战场杀敌,还能有这么强的可观赏性。    战阵衔接,不给对手半点机会。    诺大的校场,除了中间的战阵交锋,兵器碰撞和惨叫,没有任何一个旁观者出声。    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带动。    时间流逝,像是一眨眼,匈奴兵已是越来越少。    他们如狼群般散开,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攻击,但除了分散自身力量,对方进退间根本没有漏洞可乘。    这就是历代兵家研究战阵的作用,利用队列,彼此协作,减少自身消耗,增加对手的损伤。    是为战阵,变化无穷尽。    有些观战者,终于知道那些传世名将,为什么能一次次缔造奇迹般的胜利。    因为诸如战阵等变化,蕴含着兵家代代传承,心血凝聚的奥妙。    当年汉初开国,淮阴侯韩信打井陉之战,条件之恶劣,地利、人和均不在汉军一侧。    韩信实际能投入到灭赵之战的部队不过三万,而赵军有二十万。    比起人少,更糟糕的是地利,要攻击赵国,井陉隘口是必经之路,道路狭窄,易守难攻,且韩信还是孤军深入,粮道危险。    就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凭指挥能力,连番用计,最后用三万人生吃对方大军,将战场交锋变成了指挥艺术。    三万打二十万大胜,你敢信?    就因为韩信能神话用兵,靠战阵,靠军事才能,来蚕食瓦解对手。    有些旁观者看见场上一面倒的交锋,像是懂了战争对垒的奥秘,又没全懂。    但即便完全不懂兵事,也被眼前的刀光剑影所撼,心神悸动。    不知不觉间,场上已经只剩血迹,断臂和以千计的尸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