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独治大明 第252节 (第3/3页)
人都不晓得朱崇祯是什么样的心思,更不清楚这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皇帝。 朱祐樘不介意史书给自己扣上暴君的帽子,但知道现在舆论的重要性。 像这一次,有关国家金融的新政通过《明》刊传递到地方,让天下的士子和百姓都清楚朝廷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杀那么多权贵。 至于早前的刘大夏事件,若不是通过《明》刊将事情的始终公之于众,恐怕天下万民只会认为自己滥杀了一名道德君子。 正是如此,《明》刊像是自己的自媒体,不论下面的文人群体如何编排自己,自己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喉舌公布事情的真相。 朱祐樘迅速看了一遍,发现谢迁此次通过大篇幅替王越和宋澄打造人设,便轻轻地点头道:“这一期做得不错!现在的销售情况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上一期销售五万册!”张升不再插手编辑工作,转而负责抓刊物的销量,当即显得欣喜地道。 朱祐樘的眉头微微蹙起,却是轻轻摇头:“这个销量还是太低了!尽快开启省、府、县三级代理的方式,跟当地的守法的商贾合作,朕要在年底前达到单期销售三十万册!” 别看现在《明》刊的销量挺高,由于售价是两钱一本,所以单期的金额便达到一万两。只是为了印刷达到最好的效果,却是花费二十万两打造两套铜制活字印刷板,而将印刷的《明》刊从北京和南京发往地方同样需要一笔运输费用。 当然,在这个刊物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刊物行业处于初创阶段,能够在初创阶段便有二十四万两的营收已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朱祐樘决定借鉴后世的方式,改由地方来主推《明》刊,倒不是为了从文人群体中赚多少钱,而是想要彻底掌握这个国家的舆论。 “陛下,这八二分成会不会太高了?”张升犹豫了一下,最终忍不住询问道。 朱祐樘淡淡地挥了挥手,显得态度坚定地道:“若是能够省级总代理达到一期两万份,不说你们百家院实则大创收,而且人家这么辛苦拿这点分成是天经地义!张师,你将眼界放宽一些,咱们要的是《明》刊成为天下士子的必读之物,单期销量达到三十万后,不仅影响力提升,而且经济效益会比你所想象要恐怕!” 其实张升不可能知晓,这里所蕴含的广告价值远远超乎想象。 “遵旨!”张升知道朱祐樘的推广方式虽然会惠及不少商贾,但确实是将《明》刊推向全国的最好方式。 朱祐樘打发张升和谢迁离开后,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亦是没有钓鱼的心思,便是乘坐龙辇返回紫禁城。 或许是暴雨经历了一场演练的缘故,西苑门和西华门的金吾卫显得精神抖擞,并没有出现一丝懈怠。 朱祐樘知道华夏没有那么多的反骨仔,只要自己不是那种坏事做绝的皇帝,其实下面的人还是会坚定地效忠自己。 像早前还有人敢扣自己暴君的帽子,但经历整顿金融事件后,京城发生好几件因编排自己而被人暴揍的案子。 自己或许跟权贵群体渐行渐离,但不论是底层百姓还是军队的将士,其实真心效忠自己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多。 暴雨过后的天空繁星点点,乾清宫的灯火通明。 朱祐樘今晚翻牌子,翻到了莲美人,看着刘瑾要离开的时候,便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月美人一并叫过来吧!”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 其实防止奸臣拥立兴王篡位最好的做法并不是加强皇宫的防守体系,而是尽快弄出一个儿子。 若自己已经诞下子嗣,拥有一位能够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后代,那么阴谋家想要扶持兴王便彻底没有机会了。 毕竟将来的皇帝还是自己儿子的话,那么很多权贵便会投鼠忌器。 若是在弄死自己并不会得益太多的情况下,谁都害怕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即刻或将来面临抄家灭族的命运。 正是如此,当风险远要大于收益的时候,那些阴谋家通常不敢轻举妄动,而自己这位皇帝便能稳坐钓鱼台。 刘瑾领命而去,却是不想妄测皇帝的心思。 朱祐樘看着刘瑾离开的背景,却是暗叹了一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