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独治大明 第130节 (第3/3页)
取得大捷,确实跟眼前这位帝王的英明领导有关系。 朱祐樘看着手中的捷报,亦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 赣南地区一旦安定下来,那么广东跟东南将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边,自己亦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朱祐樘面对着黑压压的文武百官,显得十分高兴地道:“今王华平定地方有功,功在千秋,当以论功行赏,何侍郎便由你来拟赏吧!” 这…… 张蓥看到朱祐樘直接绕过自己这位兵部尚书,不由得一阵尴尬。 “臣领旨!”何琮知道张蓥已经失了帝心,当即便欣喜地表态道。 跟着如此英明的皇帝,哪怕永远只是一位兵部左侍郎,他亦是心甘情愿了。 朱祐樘让文武百官起身,却是知道王华若是克扣兵饷绝对不可能让将士用命,便拿出决断力地道:“王华是翰林院出身,而翰林以清廉显名于朝,一直是本朝百官的楷模。今华受朕之托,初到地方任事,处事免不得有所生疏,但替朕分忧的决心定然不改,亦不敢行不法之事。自江西地方弹劾以来,朕观王华克扣兵饷一事,可疑之处有二:一则赣州新军已经创立两、三个月,为何直至最近江西布政使司才将赣州新军两个月的欠饷发放,江西布政使司已经穷到如此地步了吗?二则赣州新军替朝廷平定四省交汇之地,可以说赣州新军是在前线用命,常言三军未动粮食先行,江西都司竟不担赣州新军负押银之责,朝廷欲平定地方当真跟江西都司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咦? 刑部尚书杜铭经过朱祐樘的点醒,顿时亦是意识到江西地方衙门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失职,这简直就是给赣州新军扯后腿。 砰!砰! 随着朱祐樘点破这其中的猫腻,宛如落下了两记闷棍,直接打在了江西布政司使衙门和江西都司身上。 朱祐樘将两个疑点抛出后,便是继续侃侃而谈地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朕要顾国法,但亦不得不顾生民,生民乃朕之甚忧也。今赣南取得大捷,赣南清寇可期,王华留任继续清剿残余流寇,以确保赣南百姓免于流寇之害。然王华克扣兵饷一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故江西诸事要查明!朝廷派遣能臣前往江西核查江西布政司因何拖延兵饷、江西都司为何后勤不力,再查王华克扣兵饷之因果,诸卿以为如何?” 查,终究还是要查,但却要先追溯江西布政司使衙门和江西都司的责任。而从这里着手,想必事情会变得更有意思。 “陛下圣明!”李裕等官员看到朱祐樘如此老练,当即心悦诚服地道。 王华克扣兵饷的事情想必是有“真凭实据”,想必王华自己都很难自证清白,很可能是已经着了人家的套。 只是眼前的帝王是人间清醒,既然有人打着国法的旗号逼着追究王华,那么自然就要追根溯源了。 跟那区区一千两兵饷相比,江西布政司拖延兵饷和江西都司后勤不力更应该论罪,而江西官员恐怕很难再众口铄金了。 “陛下,江西布政司拖延兵饷想必有难处或是误会,臣以为无须在此耗费精力!”张蓥心里不由得一急,当即站出来阻拦道。 “你这是什么屁话?克扣兵饷要查,因何拖延兵饷不能查了?” “陛下心系地方百姓安危,设赣南巡抚剿寇,布政司如此拖饷当斩!” “何止是布政司,江西都司执管将士以十万计,因何不替赣州新军解运兵饷?” “依本官看来,这江西跟扬州一般,地方官员早已经抱团,分明是一起合谋构陷王修撰!” …… 话音刚落,却不等朱祐樘作出回应,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第一时间跳出来,却是纷纷指责张蓥道。特别翰林侍讲学士李永通坚决捍卫翰林院的声誉,便将矛头直指江西所有官员。 咦?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到这番言论,想到江西官员此次的步调出奇一致,亦是不由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学士,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无凭无据岂能将江西跟扬州相提并论?”张蓥知道无法阻止调查江西布政使司,当即单单抓住李永通进行指责道。 翰林侍讲学士李永通当即冷哼一声,显得据理力争地道:“无凭无据?我翰林院走出去的官员从来没有贪墨之徒,若不是江西官员联合一起构陷王华,何来的克扣兵饷一事?” “江西官员此次步调确实过于一致!” “王华剿寇不给半分支持,这克扣一千两倒是纷纷跳出来,滑稽至极!” “有没有猫腻大家心知肚明,这江西官员是应该要好好地查上一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