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四章 定个小目标,两年之内搞定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第3/3页)
使得自己的两年之期不要太过吓人。 现在他手握《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与详解》前篇、中篇、后篇,等完成“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后,还能拿到最后的完结篇,到时N-S方程在他眼里将再无秘密可言,哪用得着请教别人? 唯一可惜的是,目前他的物理等级还停留在职业级,即相当于博士生毕业的讲师,哪怕他不时翻阅脑海里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与详解》,也只能看懂70%左右的内容,当然,数学部分他差不多完全吃透了,哪怕没有完结篇,他想要补完数学部分,也不是做不到,但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唯独是物理部分,涉及的内容太多,越到后面越深奥。 以他“职业级”的物理水平,后篇里的很多内容理解起来都比较吃力了,估计起码要提升到“大师级”,才能完全看懂上面的理论知道。 而且物理不同于数学,数学只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加上笔和纸就行,所有的推导过程只要不出错,那结果必定是正确的,但物理不一样,它离不开实验,任何物理理论,都离不开最终的实验验证,哪怕秦克的数学再厉害,将来能利用擅长的“计算物理”推导出的结论,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验。 再说了,光是掌握理论知识始终有种“纸上得来终觉浅”之感,想要真正吃透掌握,必须要进行实验验证。 这也是秦克想呆在姜为先老院士实验室,学习掌握实验操作、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熟悉实验方案的编写的重要原因。 …… 两人冒着寒风加紧了脚步,很快就来到了姜老院士的实验大楼,却意外发现里面的人少得异常,“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里更是只有一个叫何伟元的博士生留守。 秦克一问才知道,姜为先院士带着课题组的多数人早半个月前就去了各地实地考察天气变化的情况,以预测判断今年的冬天是否会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极端寒冷天气,最快也要下周才回来。 秦克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姜老师真是的,上周自己还和他打过电话,姜老师当时居然只字不提此事。 但转念一想,估计是姜为先知道他们那些天刚回国忙得脚不沾地,不想打扰他和宁青筠。 “秦小克,那我们怎么办?自己在这里做实验吗?”宁青筠习惯性地问秦克的意见。 秦克想了想:“不做实验了,我们去资料室,争取在这周内,将姜老师这些年来收集整理的的有关‘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的资料,全看一遍!何学长,你能打开资料室的门吗?” 旁边那个刚才回答他们问话的博士生何伟元听了,忍不住道:“可以是可以,不过啊,秦克学弟,咱们课题组的资料起码有上千册……” ——虽然秦克和宁青筠已是数学系的正研究员、特聘教授,但姜为先院士说过了,在这实验楼里他俩就只是实习的研究生新人,只许其他人称呼他俩为“学弟”“学妹”,不许称呼“教授”。 上千册就上千册,秦克反倒觉得越多越好,他看了眼自己的物理等级信息。 物理等级:职业级别,下一等级:大师级,升级进度:569/1000 距离升级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学术积分只能通过任务、学习、做科研来积累,其中学习的主要手段就是刷文献刷论文。 去资料室看课题组的文献资料,既能增加学术积分,又能让两人真正地了解整个课题组十几年来的发展与成果,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举多得的事。 说干就干,行动力十足的秦克与宁青筠便开始了每天窝在资料室里翻阅资料的日子。 关在小房间里翻看如同山一般的资料档桉和文献,在别人眼里简直是枯燥与苦闷的代名词,秦克二人却甘之如饴。. 墨少堤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墨少堤的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