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小四:别担心,我会出手  (第2/2页)
迎过去,轻声询问,“怎么了。”    “四哥,我找到去过川蜀的姨姨了,但是她好像不太好,你随我一起去看看罢。”姜笙语带央求。    妹妹还没这么跟自己讲过话呢。    温知允登时就应了,回过头才想起来自己还没跟吴大夫告假。    “吴大夫……”小小少年嗫嚅着过去,“我妹妹需要我。”    “去吧去吧。”吴所未摆摆手。    温知允立即眉眼带笑,转身拉起姜笙,一路小跑着奔向马车。    车辕上,有扬鞭斜坐的郑如谦,还有掀起帘子探出头的长宴。    多好啊。    吴所未轻叹一口气,将所有的话咽回肚中。    另一边。    马车颠簸了大半个时辰,终于赶到十里镇九尺村的村东头。    郑如谦坐在车辕上跟村里的百姓打听,“姨,你知道汪大松家吗?”    那年过四旬的妇人瞟了一眼郑如谦的马车,眼底流露出嫉妒,竟然转过身去,当做没听见。    郑如谦差点仰倒。    好在长宴也跟来了,他从马车上跳下去,对妇人露齿一笑,声音带着少年独有的乖柔,“姨姨知道汪家在哪里吗?我想找他们打听点事情。”    美色是利器。    男人抵抗不住少女,女人抵抗不住少年。    妇人双眼一亮,霎时开口道,“就在那边,前头那个十字路口再往里走三家就是的。”    “多谢姨姨。”长宴再次一笑,上了马车。    妇人伸着脖子看了半晌,直到马车都没影子了,才缩回头。    汪家门口。    总算是找到了地方,郑如谦把马儿栓在大树上,姜笙带着两位哥哥小心翼翼地蹦下来。    她最先上前敲了敲门。    确切的说,是一块透风的木板。    汪家似乎穷到了一定地步,房屋是一路走过来最破旧最狭小的,连门都破旧不堪,像是用柴火拼凑起来的。    姜笙敲了两下就不敢敲了,总觉得破庙的门都比这里结实,生怕一用力就给拍散了。    好在不大会里头就响起回应,有人小跑着过来开门。    打开的一刹那,姜笙愣了。    里头的人也愣了,好半晌才结巴着道,“姑娘,姑娘,是那个买我们菌菇的姑娘。”    矮旧的小屋里随后走出个十来岁的少年,不是卖菌菇的兄妹俩,又是谁。    初相见,在十里镇集市上,姜笙心软帮了他们。    再相见,是郑如谦的豆角被踩踏,当哥哥的偷偷过来告了密,道出牛家的险恶。    牛家的位置就在九尺村。    紧接着就是现在,姜笙千里迢迢来找的,竟然是他们卧病在床的娘。    这对兄妹,哥哥叫汪小松,今年十五岁。妹妹叫汪小竹,今年十三岁。    因为家中金钱短缺,时常吃不饱饭,兄妹俩都比同龄人矮小。    面对姜笙的需求,汪小松握紧拳头,“若是从前,姑娘的请求我们定然义无反顾,只是现在阿娘她已经昏迷不醒数日,实在是有心无力。”    一旁的汪小竹捂着脸痛哭起来。    姜笙的心骤然下沉,小脸苦着说不出来话。    早知生活困苦,却不知艰难到这种地步。    汪家兄妹请不起大夫治病,她找了半个月的人,早在数日前就已失去了意识。    如果能早一点,早一点该多好。    三天?亦或者五天?    还不等姜笙泪盈于睫,一旁的温知允握住她手,轻声道,“别难过,让我试试。”陌于之的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