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买地的学问  (第2/2页)
    姜笙定睛一看,巧了,也是山上的菌子。    “卖菌子了,卖菌子了。”当哥哥的吆喝,“五文钱一斤。”    这价格似乎高了点,所以菌子并无多少人问津。    偶有两位大娘路过,摸摸菌子,又嫌弃地扔了回去。    姜笙心有点软,她让郑如谦停下马车,自己走到兄妹跟前,指着背篓道,“都要了,多少钱?”    哥哥看了她一眼,迅速摸出小秤盘和秤砣,称重以后道,“十斤,高高的,都给你了。”    姜笙从怀里掏出五十文钱,交到他手里。    哥哥的眼眶红了,他感激地看了眼姜笙,转身拉起妹妹的手,小声道,“小竹,我们有钱了,快去给娘买药,快走。”    两道身影踉跄着奔出集市,十分迫不及待。    姜笙正看得出神。    郑如谦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感慨道,“幸好我把庞大山收编了,不然这兄妹俩恐怕又得遭殃。”    就像当初的他们一样,被拦路打劫。    但这世间就一个方恒,侥幸得救的情况也仅那一回。    “希望他们的娘能早日康复。”姜笙甜甜一笑。    回过身,兄妹俩找到十里镇的里长,说明来意。    买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你当地的户籍,其次需要镇子里有充裕的荒地,或者有人家愿意卖地,否则你就算有钱,也买不来半亩地。    十里镇的里长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留着小胡须,面容颇为坑洼,看见郑如谦和姜笙兄妹空手抵达,眼底似乎有失望一闪而过。    以至于郑如谦说要买地的时候,他哼唧一声,不置可否。    郑如谦面色一沉,咳嗽两声。    守候在外头的张启全拎着糖酒进来,一边走一边叫唤,“公子怎么跑这么快,我这腿脚差点跟不上。”    等看见里长,又换了个语气,热络寒暄道,“原来是陈里长,我是十里铺村的张启全啊,我小时候见过您,这么多年不见,您还是这么年轻……”    也是这个时候,郑如谦才发现,越小的地方,人情越管用。    拎着糖酒只是敲门砖,张启全后头的寒暄才是关键。    只听见你来我往约莫盏茶时间。    郑如谦回过神来,就听见张启全对陈里长的称呼变成了“陈叔”。    “陈叔,这是我东家,也是咱们十里镇长大的,如今在外头做点小生意,想回来造福镇子里的百姓。”张启全满脸笑容,“只要这地一买,将来种地的,收菜的,那不都得让咱们镇子上的人来干?”    时代不同,大渝王朝的百姓们更眷恋家乡,交通也不便利,有时候侍弄完庄稼,宁肯在家里睡大觉,也不愿意出去做工。    这就导致镇子上有相当多的人家境贫寒,吃饭都困难。    如果有人在镇子里雇帮手,也不需要跑太远,就在家门口做活,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儿。    陈里长表情变了几遍,归于慈和,“这确实是好事儿,镇子里也有二亩荒地,我做主便宜卖出去,只是……”    “只是再多的地,就得看百姓自己的意愿了。”陌于之的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