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科举制  (第2/2页)
   就这待遇。    谁要是还心怀不轨,或是骂朝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八成就是叛国贼了。    他们民夫的待遇,要是换算到现代社会的话。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月一万块钱,周末有双休。    就这么好的待遇,对于贫民来说,不得抢着去啊!    聊完派出军队的事情后,嬴渊猛地想起一件事来,问道:    “江南十二族的那些后起之秀,都安排妥当了吧?”    至今为止,他都不太清楚,那些后起之秀里,究竟有谁。    因为在他眼里看来,那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些所谓的后起之秀们,可能会做出任人唯亲,勾结党羽的事情来。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朝廷都会被他们搞到乌烟瘴气的地步。    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闻声,蔡京抱拳道:“还请陛下放心,吏部那边均已安排妥当。    大都已经将他们弄到外地为官了,待做出些许政绩后,再将他们唤回咸阳。    不过,臣倒是看中了几个青年才俊,并未将他们外放,而是留在了中书省任吏员。”    所谓吏员,就是跑腿的。    有官身,但基本都是微末小官。    毕竟,有衙门,就得有捕快之类的随从。    蔡京本以为,皇帝会询问自己,都是哪些人留在了咸阳。    然而,嬴渊根本对这件事情就漠不关心,“你办事,朕放心。    十二家族的那些后起之秀,一定要多多重用才行。”    闻声。    蔡京微微皱起眉头。    正在分析嬴渊的话。    陛下不问是哪些人留在了咸阳,肯定是锦衣卫或者东厂,已经事先将这件事说给陛下听了。    十二家族,与五大世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陛下要重用十二家族的后起之秀,莫非其背后的深意,是想利用江南士族的影响力,来牵制五大世家?    从而突破五大世家对于国朝的一些垄断?    没准还真是这样。    陛下每走一步棋,都是如此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啊!    “臣遵旨。”    蔡京深深作揖道。    既然皇帝有着那个打算,他自然要倾力帮助皇帝才行。    至于他留在咸阳的那几个人,基本也都是牛人。    有于谦、张居正、丁渭、谢安。    在蔡京眼里看来,这几人,在将来都是可以安邦定国的大才。    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人,被他安排在了翰林院修学问。    那个人是朱熹。    蔡京看人比较准,他认为朱熹在儒学上颇有天赋,可以挖掘一下。    “如今国朝百废待兴,正值需要人才之际,不知爱卿有何意见?”    嬴渊问道。    以往国家需要人才来当官的时候,都需要从各大世家里挑选。    或者是举荐制。    就是由一名官吏,举荐一个在野之人,入朝为官。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世家垄断了朝堂。    蔡京皱眉道:“要不还是依旧制...”    闻声,嬴渊果断的摇了摇头,语出惊人道:“朕打算创立科举制度,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此前,他就想过科举这事。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一是因为好大喜功,不收敛好战之心。    二是修建运河伤了元气。    三是科举制度得罪了世家。    如今这第一条,暂时没办法做。    可是运河已经正在修建了。    这科举制,也是时候该出来了。    世人不都说,大秦王朝,本质上其实就是世家与朝廷共治天下么?    那朕便就要动世家的命脉。    如此一来,他们那些世家要不狗急跳墙的来咬朕,朕都看不起他们!    只要将世家逼反,大秦必乱!    哪怕因此而亡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砂糖橘子的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