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孙李墨  (第1/2页)
    宣昭四年,十二月。    孟夫子辞去国子监的职务,搬到了靖王府。    李常笑早就替他收出了院子。    著书立说所需的笔墨纸砚悉数备齐。    孟夫子的几个弟子都跟了过来,服侍在身旁。    这些弟子都是秦地有名的大儒。    即便如此,他们见了李常笑,还是得喊一句“师叔”。    毕竟孟夫子与他是平辈论交的。    李常笑曾试图忽悠几个师侄,跟他一起研习“性恶论”。    毕竟秦法正是基于这点。    人性本恶,所以才需要法的约束。    只可惜,那一个个的都可谓道心坚定,丝毫不受他蛊惑。    李常笑没有强求。    毕竟这一辈子,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未必不是一种浪漫。    午时。    今天熬制的还是鱼汤。    孟夫子本来是不喜欢吃鱼的,但李常笑的汤,却出乎意料地合胃口,不由大快朵颐起来。    饶是以他的定力,偶尔还会贪嘴。    看着李常笑离去的背影,孟夫子不禁感慨。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眼前的靖王,便是其中的代表。    浑然不知道自己被夸的李常笑,又到了郡主府上。    李洛安正在里屋烤火取暖。    胎儿月份大了,她的身子有些显怀。    寒冬腊月,还是缩着最为舒服。    皮裘制成的袄子挂在身上,暖洋洋的。    王璋正苦着脸,坐在一旁复习先生传授的课业。    用李洛安的话来讲,王璋这孩子,可不能只做个武夫,需得有勇有谋,文武兼备。    就像他外祖一样。    这时,李常笑正好走进屋子。    王璋眼睛一亮,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抬起头喊了句。    “外祖!”    “诶。”    “用膳吧。”    “好!”    王璋立即起身,刚抬头便对上自家母亲的眼神,脑袋不由一缩。    见此,李常笑哈哈大笑。    总觉得这副情景,好像昨天还发生过。    李洛安听出了他的笑点何在,不由有些羞赧。    “父王。”    李常笑将鱼汤轻轻放下。    转而又把王璋捞到怀里。    用体内的道家内力替他温润经脉。    打好了底子,等到习武的时候,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人坐定,取过小碗,用勺子打鱼汤喝。    李洛安两手轻轻捧着碗,极其斯文地抿着汤水。    王陵的吃相就狂野得多了。    这年头没有电视,收音机之类的东西解乏。    一想到李洛安整天闷在府里,可能会觉得无聊。    每到这时候,李常笑便会说起自己的见闻。    众人早已习惯,还觉得有些温情。    宣昭四年,除夕。    靖王府里弥漫着一股年味。    因为孟夫子搬来的缘故,今年府里热闹得紧。    他的弟子们来自天南海北,这年俗的讲究倒也混杂。    李常笑大手一挥,府上的厨子便将南北的年夜饭都安排上了。    北方的“八大碗”,猪牛羊都齐全。    南方的各式糕点,鸡、鸭、鱼、莲藕、年糕等。    大吉大利。    年年有余。    步步登高。    但凡是祥瑞寓意的事情,李常笑全都安排上了。    这念头,除了图快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