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4章 小三元 (第1/2页)
就在薛蟠在风月宝镜中闭关突破真仙的时候。 薛家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那就是薛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之后,准备下场科举了。 其实以薛家的家世,根本就不必走这一条路。 不说薛蟠身上的爵位,便是薛宁现在也是有爵位在身,而且是顶级爵位。 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个直接入朝,而且还是能参加朝会的大员。 这也是原来贾母说的,我们这样的人家,很不必和那些泥腿子争夺。 贾政当年进入朝堂,就是贾代善为他要的官儿,而且一入门便是五品。 要知道,便是状元郎一开始也不过是六品。 可想而知,勋贵的优势有多大。 当初,科举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其实就是要别开一路,为其他寒门弟子争取一线生机。 毕竟,他们可没有父辈的蒙荫。 只是,发展到现在,科举已经成了堂皇大道。 若是不走科举而进入朝堂,会被整个朝堂排斥。 到底,如今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 所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用在这里也是一样,不是科举进入,天然就被排斥。 贾政进入工部,成为五品官员二十多年,却一直原地踏步。 除了他自己的原因之外,也有整个朝堂的排斥和压制。 别说他这种靠着祖辈要的官儿,就算是贾敬这种自己考的又如何? 还不是被逼得在朝堂上立不了足? 因此,薛宁此刻参加科举,看起来似乎很是费力不讨好。 不过,他还是来了。 一方面是因为对自己多年勤学苦练一个交代。 再一个,也是堂堂正正的击败其他人,这样对他之后要进行的事情大有裨益。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有薛蟠镇场子。 其他人就算是看不惯,也根本不敢施展其他小手段,最多冷暴力。 但是这点小事,经历了和薛蟠游历天下的薛宁,完全不被看在眼中。 因为相比之后薛蟠交代他要做的事情,这些都无足道哉。 ...... 科举,分为六关。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当然,最后一关只是定名次。 第一步便是县试,过了县试,才算是有了考取功名的资格。 然后便是府试,过了这一关,便是童生,所以也叫童子试。 不过,别看叫做童子试,就真的认为这是小孩子的考试。 当然,放在现代,可能是这样。 因为古代文盲率较高,赶上动荡年代的话,全国百姓文盲率可能要超过百分之九十。而童试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先刷掉那些文盲,表明你有基本的文化水平。 但是即便如此,童子试难度也不低。 别以为古代考八股文,只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就可以了。 别说之后的秀才,举人,单单是童子试,就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似乎五十岁考取进士就是年轻的。 但是有的人,快五十岁了,才考取童子功名。 此人不是旁人,就是清朝有名的曾国藩的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参加了十七次考试,才过了童子考试。 虽然这有些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