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装备制造我是专业的  (第2/2页)
勇笑道;“搞军工,我是专业的,何况,我国外还有亲戚,他们愿意资助咱们。”    一个老科学家说:“捐赠?可设备怎么运过来?”    魏小勇笑道:“这您就别操心,诸位,等bing工厂建好,要全力开工,咱们部队需要的武器弹药,以后,都靠我们了。”    说完,魏小勇就当了甩手掌柜,他出去半天,忽然传回消息说让部队去拉装备,然后,这些科学家就发现,大量的现代设备,源源不断的被拉了回来。    而建厂的很多科研的难题,一一被攻破,魏小勇对于军工知识的熟悉程度,让所有工程师,自愧不如。    比如温度控制、淬火时机把握,而厂子的建造选址、规划设计,魏小勇一把抓。    最重要的,“国外亲戚”捐赠的高炉、机床、煅压机,好像不要钱似的运送过来,很快,第一座冶铁厂就建立起来。    就这样,魏窑附近各种配套工厂,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而每每出现问题,魏小勇就消失半天,然后找到了那个无所不能的国外亲戚。    不少人去问魏小勇,魏小勇就推说不知,等钢铁厂的钢轨弄好了,魏小勇让蓝盈盈带着保障团,在厂区建立了大量的内部铁路,然后,这些铁路开始朝远处延伸。    有了铁路,运输煤炭、钢铁就更加快捷。    短短半个月,bing工厂的厂区,完全建立,而且里面的设备,先进到了很多老科学家都痴迷的程度。    很快,厂区不停扩大,从炼钢厂到弹药厂,连坦克厂和汽车厂,都建立起来了。    众人这才发现,魏小勇说的“搞军工我是专业的”,根本不是吹牛,而是谦虚了。    一个老科学家说:“魏旅长,你这不是专业,这是奇迹,我觉得世界观有些坍塌,好像是外星文明,提供的资源似的。”    魏小勇哈哈大笑说:“您老还真猜对了,我和外星人有联系,想啥来啥。”    众人跟着笑,外星人,谁信呢?    而这片地区,已经成为小镇般的bing工厂,代号自然就是“绣花厂”,不少工人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绣花了吗?”    魏小勇想起当年绣花的场景,也不免唏嘘,不到一年,他从被服厂赶到了教导旅旅长,就是坐火箭,也没有这样的速度吧。    副总参谋长也来了,他看到林立的厂房,看着第一批下线的军卡披着红绸子,他激动的拉住魏小勇的手说:“绣花厂太厉害了,最高指挥部知道后,也夸你了,我给你念几句。”    说着,副总参谋长语气一顿,抑扬顿挫的说:“有人说,张飞绣花是粗中有细,咱们的魏小勇,就是细中有细,谁说黄埔毕业的不能绣花,我看不是,根据地需要一百个魏小勇。”    闻言,众人不禁鼓起掌来,魏小勇坦然受之,毕竟,这个“绣花厂”,可花了他25万的军功值,目前,就剩下32万了。    在剪彩环节,副总参谋长当众宣布,魏小勇兼任bing工厂的厂长,他再次干起了‘绣花’的老本行。    绣花厂很快开工了,所需要的铁矿、锰矿石等,魏小勇直接购买,放在仓库里,也说是国外捐赠。    厂子规模越来越大,后来成为了个县城,为了纪念魏小勇的贡献,就叫“绣花县”。这都是后话了。    而魏小勇宵衣旰食,为了绣花厂挥洒着青春和热血。    为了教导旅,魏小勇直接让绣花厂,生产了三十辆中型坦克,对标的是豹式坦克,当然,技术细节,只有他一个人掌握。    军卡、摩托车等更是层出不穷,教导团也同样来了个大换装,这下,机械化军,真的实现了!    这还不算完,魏小勇搞了二十架直升机,并宣布教导旅的空中支援营,正式成立,营长就是他自己。    但所谓树大招风,在绣花厂急速发展,流水线日夜开工,所生产的装备,进入我军部队时,敌人终于坐不住了。    总部直接发来了电报,说敌人第一军,调集了三个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直扑绣花厂。    与此同时,魏小勇发现,绣花厂的电力设备,总是间歇性的熄火。    有奸细。    到底是谁?乌托邦的抗战:从被服厂绣花开始崛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