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607章 兄弟同登第,一门五进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7章 兄弟同登第,一门五进士 (第2/3页)

被追究责任。在这种尽量公平的制度下,六千份卷中最后评阅完,每个考场各录取了前二百名。录取的前六百份卷子最后汇集在一起,经过再一轮的评阅,核实没有异常外。就要做出会试录取名额的排名。录取时是分南北中三卷各录取二百名,而排名时,则是六百人不分南北中一起排名。考官们把排名定下后,呈送名单以及卷子入宫,交给皇帝。最终的排名,还得由皇帝亲自决定。刘钧有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调整排名。考官们拟定的会试贡士排名前三分别是杨延鉴宋之绳和陈名夏。刘钧让人把这三人的卷子取来发现确实都做的很好。不过虽然如此,刘钧还是直接调整了排名。刘钧把杨廷鉴和宋之绳的会试排名各延后一名。而把本来排在会试第七的黄宗羲直接放在了首位,钦定为会试第一名,会元。黄宗羲是复社社长,还是今次江南乡试的解元,而且还是刘钧已经内定好的本科状元,因此刘钧打算干脆让这次的新朝第一科更热闹一些,直接出一个连中三元。黄宗羲的会试卷子他也同样很不错。其实前十名的这些举子的卷子,都不相上下。排名高低,全官的个人喜爱。刘钧就算把黄宗羲从第七调到第一,也并没什么不对的地方。用朱笔又调整了几个考生排名,刘钧放下笔,把最终排名交给本次科举会试首席总裁官李邦华。“这按这个名单吧发榜吧。”李邦华接过调整后的名单一头不由的皱了皱,黄宗羲从第七调到了会元。黄宗羲确实有才。还是刘宗周的嫡传弟子,并且又是士林第一大社复社的社长。他的卷子他反复做的不错。但正因为黄宗羲的身份背景,最后李邦华才决定压一压黄宗羲,太过顺利并不是好事。可没想到,他定了黄宗羲第七。皇帝转眼又提到了第一。“陛下,黄宗羲确有才华,然过于赞誉,只怕于成长不利。”刘钧却不予理会,“照此发榜吧!”李邦华只得叹了一声,但愿那个年青人能够承受的住这种赞誉。今后是会试发榜之日,整个京师都在关注此事。会试住宿合作商钓鱼台宾馆的各家店里。所有的考生们更是早早就起来了,全都换上了由各家供应商提供的崭新衣服靴帽,精神抖擞的坐在店里面。十年寒窗,就为了一朝金榜题名。按惯例,会试放榜,录取名单是要贴在贡院外。但考生们这一天并不需要亲自去榜下他们只需要呆在自己下榻的酒店里就好。会有专门的吏员们,早早就做好了报喜的准备。以往为了能得到报喜的这个差使,他们还得花钱竞争。如此,才有机会去报喜讨赏钱。贡院里有主考官们写榜,每写出一个名字,早就有人通知那些报喜人,名字还没抄到外面榜上,报喜人就会快马赶往中榜举子酒店吹吹打打报喜。黄宗羲和顾炎武等许多江南举子都住在同一家钓鱼台分店,大早上的大家全都穿戴整齐,精神抖擞的坐在大堂里面。大堂之中,全是一个个举子,他们表面上装的很镇定,谈今论古,喝茶品茗,实际上心里却激动万分,有些人手都在发抖。黄宗会对大哥道,“我估计我这科难了,大哥肯定能中。”黄宗羲觉得自己这次应当有把握,不过此时也不敢说的太满,“这个还不一定。”钓鱼台的东家亲自赶到这边来,虽然钓鱼台有好些家分店都住着今科的举子,可这家店里住的却都是江南来的士子。谁都知道,江南文风最盛,以往每科取士江南最多。今年乡试分为七个考区,因此只有七个解元,比以往两京十三省有十五个乡试解元少了一半,可这家店里却住着三个解元,因此东家亲自赶到这边来。他早早让店里准备好了爆竹烟花等物,还准备好了彩灯彩旗,一过来,就连忙招呼伙计在门外贴起彩纸,搭起彩棚。这次钓鱼台宾馆为了成为科举赞助商,可是花了大力气的。虽然最后只成为了供应商,取得了为士子提供住宿的合作商,为此花了许多赞助费用,还得为几千考生免费提供住宿。但他认为值。只要士子们住的满意了,以后钓鱼台一炮打响,今后外地来的读书人入京,肯定会优先住他的宾馆。今天终于要放榜了,这个时候当然得做足了宣扬,每一个住他店里中榜的人,那就是一个极好的广告啊。“把我带来的那些喜烟喜糖都拿来。一会报录人来了,马上散发给围观的人。”东家黄东兴觉得自己比考生们还激动。“刘掌柜,我让你准备的红包准备好没?”“都准备好了,有给中举士子的百元红票子红包,也有给报录人准备的五块红包,我还让人准备了许多当五当十铜元,一会吹鼓放炮的时候,就四处撒钱。”“好。”黄东兴满意的点头,“别怕舍不得钱,多撒点。三年就这一次呢。几万的赞助费都花了,难道还舍不得这点钱,今天就图个热闹。”“明白,东家。”掌柜的点头应道,转身回到里面,便又让几个伙计再去账房那里抬两箱铜元过来。贡院。会试主考,首席总裁官李邦华亲自拿着大笔写榜。笔走龙蛇。一气哈成。第一个名字出现。早有人在旁边盯着,一见到名字出来,立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