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尽兴而归  (第3/3页)
这些人也会成为朝廷的根基啊!    “克明把楚客安排到农业学府该不会是当初就看准了这一点吧!”    房玄龄眯起眼睛,总感觉杜如晦下手也忒快了,    “虽然这件事情还只是小事,但越王这么大大方方推行农事,自己根本就没阻止的理由!    尤其朝廷这些年来连年遭灾,任何增长农业的手段都值得试试,怎么可能会因噎废食!”    房玄龄此刻正在思索,不过陈楷引领着房玄龄与戴胄到文、数、墨和乐四科处进行用印,然后便把《农地人才之友第一版》交给两人各一本。    “玄胤,你来看看!”房玄龄回过神,看了看这一本书,虽然这书写得文字普华,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形容词,但房玄龄是丞相,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只有知识的书籍。    当然对比来,房玄龄只感觉这书籍的知识写得纯粹,戴胄那是越看越是激动了起来。    在这书里,把农地之事分成了农类和农副产品,以及农业工具三大类。    其中农业类讲得是种田开垦,施肥除草等等事务,就是手把手的教你怎么样种田。    农副产品类,则是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不过现在只提到了药材种植与禽蛋养殖,李泰是怎么样孵化鸭蛋的,李泰并没有隐瞒,都把这些知识公布在这书籍中。    最后的工具类则是各种提高生产力效率的工具,绝大多数也是墨科研究出来的。    “越王真不愧是圣人之后,此书虽薄,却可成我大唐根基!”    戴胄连连翻阅这一本书,他深切感受到,任何一个书生只要拿着这一本书,都能从开荒到种田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把庄稼给种出来,种个三四年甚至不会下于一般的老农。    “嗯!”房玄龄听到戴胄的话也认可点头,心中肯定,“越王真有圣人之心啊!”    房玄龄自然能看得出来,越王这一年努力基本都浓缩在这本看似单薄的书里。    一般上来说,这些知识就算不是敝帚自珍,那也肯定是传播给自己的弟子学生什么的。    哪里有越王这么大大咧咧,只要支付一贯来参观如何治理流民,就把这宝贵的书籍这么大大方方送出去,仿佛深怕别人不知道,不想要看似的。    瞥了一眼戴胄,戴胄把这本书放入怀中,身为民部尚书他最重视百姓耕种了。    房玄龄对陈楷说道,“越王气量恢宏,如此名著,说送也就送出去了!”    “嗯嗯!”陈楷听到房玄龄对李泰的称赞,也连连点头道,    “越王曾言,大唐强即是他强,大唐盛既是他盛。    所以让更多人知晓农业知识,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听到陈楷说道李泰时,那双目中冒出来的崇拜光辉,房玄龄默默记在心中。    这样的心胸宽广的君上,自然是会成为受人尊敬的贤王。    所谓大儒最初也就是那些如同孔子那般愿意分享知识的儒家名宿,而不是儒林这个圈子吹捧起来的活人招牌,但越到后来这味道就越是变味了。    所以了越王办理学校,分享知识,哪怕不是儒家的,却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声望。    但也正如此,越王反而越发危险了,怕就怕越王想要得不只是个贤王的名声啊!    一想到这里,房玄龄却也一阵担忧。    越王这一件件的事情实在太漂亮了,他一步步走来得根基也稳得可怕。    等到了太子及冠,真能跟现在的越王抗衡吗?    房玄龄不知道。    等到了李泰成年,荣誉满身,是不是会走上与圣上一样的道路?    房玄龄也不敢想。    戴胄却不知道房玄龄的心思,只是把这书收入到怀中后,忍不住再摸了摸,道,    “有了此书,今天这一天就算是物超所值了,回去后我当细细研读才是。”    戴胄的话打断了房玄龄的思索,房玄龄也从容说道:    “回去后,把今天见闻与圣上回禀,至少短时间内高陵还能接受流民而不会产生祸乱。    而我们做好粮食对高陵的供应也就是了!”    “是极,是极!”戴胄听到房玄龄的话赞同的点头。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