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  (第3/3页)
二号小弟则是许家安,其实应该说是二号小妹。    双胞胎现在也快11周岁了,家安长相现在越来越像妈妈,可那性格却与娄晓娥截然相反。    一天到晚跟在她大哥后面,玩些男孩子的游戏,乐此不疲地。    长辈们都想不出这孩子的脾性像谁。    最后还是娄晓娥发现,这孩子,脾气越来越像她姑姑,也就是那个她很钦佩,之前留过洋,然后又毅然决然回国的那位姑姑。    许母听说之后,抱着安安开心得不行,直说这个孙女将来会有大出息。    至于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也是许大茂的小儿子许家康,这孩子也长大了,他和家安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家康从小就显露出一个天赋,那就是学习的天赋。    不管是认字还是背古诗,只需要教一两遍,这孩子就能马上记住。    最主要有一点,这个孩子好静,坐得住。    一点点大的小娃娃,就喜欢拿着哥哥的课本,煞有介事地学习。    这已经是四合院后院一景了。    许家二老现在身体也很健康,许父已经退休,现在逍遥得很,有空就会找徐师傅喝喝茶,下下棋。    许母则是有孙万事足,有事没事就会到四合院来看孙子孙女。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她的心情能好上一整天。    她对现在生活很满意,只是有些担心两个女儿。    大女儿其它都好,就是外孙小强下乡插队了,到现在还没回,虽然孩子一直写信回来报平安,说一切都好。    但那总归是她的大外孙,一个城里孩子,跑到农村去种田,她这个做姥姥的哪有不担心的。.ZWwx.ORG    还有小女儿,这孩子的生活本来一直很顺利的,可就是从大学毕业起,她生活上的坎儿好像变多了。    本来应该在66年夏天毕业,但是一直卡到了67年年底才成功拿到毕业证书和报道证。    那一年半,一家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经过这件事,小女儿一下子就变成熟了许多。    然后就是和小张结婚,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张这孩子,别的都好,就是有一点,不是本地人,没有房产,一直住在轧钢厂的集体宿舍。    虽说结婚后可以单独住一间。    可那是筒子楼,楼道里昏暗得很,房间又很小。    老俩口本来想让孩子们在老宅结婚的,可两孩子都不同意,坚持住在了厂里的宿舍。    本以为小女儿结了婚,两人的工作不错,工资也不低,可以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可没想到,到了71年,轧钢厂忽然要在三线办分厂,那边急需技术人型人才,小张的名字赫然就在那支援名单上。    当时把许大茂和老俩口急坏了,还以为自家是被人整了呢。    闹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人家小张自己报名的,而且是在小妹的支持下报的名。    要不是许大茂她们拦着,小妹也会报名跟着一起去。    说是支援,几年就回,可是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支援三线可不是轻飘飘嘴巴一张,说去就去的。    这可不是普通的出差,是要连户口也是一起迁出京城的。    如果只是小张去,小妹留在京城,这算是两地分居,到时迁回来会容易一点。    但如果小妹也一起去了,夫妻俩带上孩子一起迁出去,那想要回来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听了父母和哥哥的话,小夫妻俩那火热的头脑才算是冷却了下来。    小张去三线,这事儿已成定局。    不过还好,像他们这种两地分居的,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探亲假,好歹两人每年还能见上面。    小张走了后,许母担心小女儿,想让她搬回来住,可人家不干,也不住轧钢厂宿舍了,直接在医院申请了宿舍,孩子送全托班,工作生活两不误,人家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    许母就是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    这一晃,小张去三线都5年了,不过他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据说,现在已经干到分厂的副厂长了。    等到时从三线调回来,总厂不一定,但分厂的管理层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的。经年旧事的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