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5 十面埋伏 (第4/5页)
那马头一分为二,漫天血雾中畅声大笑:“加思布,来与我一战!” 加思布也红了眼,闻听挑战想也不想,他霹雳般一声大吼,拨转马头,紧攥钢刀向伯颜猛可冲去。周围厮杀的战士们不知不觉间静了下来,狼头大纛下。只见刀光如电,霹雳雷霆,纵马如龙,往来交映的身影,唯有这一双枭雄…….. 朝阳如火,泰安城外杀声震天。 杨虎攻城正如火如荼,万万没有料到泰安城下黎明一战,不是与城中守军。却是和突然杀到的各路援军。 他纵横山东,很少遇到象样的对手。当他集兵攻打城池时,由于行动神速,而各地官兵们要调动必须得到都指挥使司的同意,等到都指挥使司得到消息,他早已得手远遁,官兵合围的速度永远没有他行军地速度快,所以一直也没有遇到过象样的对手。 这次兵围泰安城。足足攻打了半个月,他也考虑过朝廷会不会调集援军来攻,所以在泰安城外各处交通要道四十里外均设有探马,一俟有了状况立即回报,以他现在的实力和运动战的速度。无论是选择一战,还是从容离开,都是易如反掌的。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山东本地的兵现在都据守在各处城池中。不从外省调兵,抽调这些人马来进攻自已,那就要冒着自已跳出包围,反攻其他空虚城池的危险。自已打了败仗,左右不过是死些兵马,朝廷打了败仗、丢了城池,主帅十有八九得入大狱,他不信有谁敢这样疯狂。 可是这样的疯子偏偏来了。杨凌居然把远在青州地兵都调过来了。朝廷的兵大部分是步兵,按照通常情形,等到他们的人马赶到,自已早把军队整肃好,大家吃顿饱饭,唱着小曲儿,悠闲自在地离开了。可是更疯狂的是,杨凌居然调动了各路军队中的所有骑兵打前战。后续的大队步兵连影儿都看不到。 所以杨虎听说了这消息又惊又笑。他实在无法想象,各座城池中据守的骑兵通常都不超过三千人。这样的小队骑兵脱离大队到底是来打仗还是来送死? 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杨凌调来地全是骑兵,速度并不比他杨虎的探马慢,当他的人赶回来报讯的当口,各路骑兵也同时到了。 他们的人马几乎是同时赶到地,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道路,但是却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甚至一些比较远的地方,比如青州一路兵马,一路上就不断持着钦差总督地军令,沿途收编节制各城池的骑兵,汇聚到泰安城附近时已经形成一支两万八千人的骑兵队伍。这样一支队伍借助附近山形地势,足以顶得住白衣军至少五轮以上的冲锋。 徐家楼、邱家店、太平庄、老雀口……..,来势好快,他们占据了环泰安一带重要路口,不待杨虎做出反应,立即开始在路上洒设蒺藜,摆放鹿角木,然后挖陷马坑,架上拒马枪…….. 兵贵神速他们已经做到了,可是不趁机发动攻击,却摆出这副守的架势算怎么回事儿?莫非他们妄想以骑兵快速行军,以同样灵活的机动能力迅速抢占各处要道,然后设防等候步兵赶到?那来得及么?杨虎被各路官兵的诡异举动弄得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都不行,杨虎决定不思了,他决定走。往哪走?四面八方,除了济南这条路空空如野,鬼影都没见一个,其他几路全有官兵设阻。这一回他帐下将领众口一辞:“不走这条路,一定有埋伏!” 英雄所见略同,杨虎也是这个意思,既然早已决定南下,到江南去发展,此刻正好施行,杨虎决定集合部队从太平店突围,然后择路杀出山东,取道南下。 探马穿梭飞报,向杨凌汇报着杨虎大军的举动,杨凌和济南守军中地骑兵汇合,现在约有八千精骑。静静地守候在路旁一处山坡后。杨凌站在坡上,眺望着泰安城下的片片火光,听着探马的汇报。 听说杨虎已停止攻城,阿德妮急道:“杨,马上发起冲锋吧,用你的三千铁骑,撕开一个缺口,然后大量投掷手雷。造成他们内部大乱,趁此机会号令各路兵马一同进攻,匪军必溃”。 杨凌微微一笑,说道:“再等等!” 片刻功夫,又有探马回报:杨虎军中军转移,看其移动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