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卷九 决战紫禁之巅 316 丧事大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 决战紫禁之巅 316 丧事大办 (第5/6页)

见,包括刘瑾进谏的那四十多条激进改革条款,杨凌都在其中提出过自已地见解,并最终经皇帝批准予以颁布,这么说来该封文谥。

    一群学究对人的身后之名实比生前的事还要重视,就文谥武谥又争来争去,半天不见结果。正德皇帝烦了,“啪”地一拍桌子,来了个一锤定音:“不要争了,杨卿文武全才,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赐杨卿四个字的谥号,文谥武谥都要!”

    皇上金口玉言,都下了旨了,那就照办吧。

    文在武之前,众官员就开始先议文谥,自宋以来,文谥之中‘文正’是最高荣誉谥号,司马光、范仲淹,都曾获谥‘文正’,而本朝。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方孝孺获此殊荣,称‘方文正公’。

    方文正来之不易呀,那是用灭十族的代价换来的,谁能比他狠呐。杨凌都从世袭侯爷变成世袭国公了,荣宠无以复加,再给他个最高封号,谁能服啊?

    这些言官眼热不已。天下的读书人也不服。要知道,官职再高,总是一时,可这谥号,可是千秋万载,永载青史的,那是对一个人一生地评价。

    司马光、范仲淹做过宋朝的什么官儿,谁现在还记地清楚。谁还在乎?可你只要一提他谥号‘文正’,凡是读书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便宜不能都让他占了,于是文正谥号被众官员自动忽略。开始继续议下一个字。

    谥号专用吉字共七十三字,文臣适用的吉字排行依次是正忠恭成、端恪襄顺等等,武将则是忠勇穆刚、德烈恭壮等字,位次定高了大家心里不平衡。定低了皇上不乐意,一个谥号说道大着呢,不好办呐。

    刘瑾很无聊地看着这些掌管着江山社稷、亿兆百姓的大臣们为了一个破名号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在那儿引经据典地讲个不停。可这玩意儿学问太深,他也不懂,插不上嘴。

    不但他插不上嘴,正德也听不懂。常常一个字拿出来,大家就能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讲的头头是道,然后说为什么用这个字行,用这个字不行,正德也觉地莫测高深,毕竟杨卿过世了,这是极为隆重地事。草率不得。所以他也不敢插嘴,由得群臣争执。

    众大臣最后终于取得了妥协。用了两个既不算太高又不太低,各方都能接受地谥字,给这位刚刚出炉地威国公定下了谥号。当下翰林院掌院院士卢瑾满头大汗地上前拜道:“启奏皇上,臣等已给威国公定下了谥号”。

    “喔?”心力憔悴,又被他们烦的昏昏欲睡的正德皇帝精神一振,马上坐直了身子:“快讲”。

    “臣等,三公、六部、九卿及诸位才识渊博的翰林学士,经过仔细商议,依据威国公一生的彪炳伟功和他的品性德行,在正忠恭成端、忠勇穆刚德这些适宜文谥武谥的吉字中,选取了最相宜地吉谥之字,最后一致决定:威国公杨凌的谥号为……...文成武德!”

    “文成武德?……...准!”

    京师西效杨家大院异常宏伟壮观:一道加高加厚两人多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的房子,大门门楣上悬挂的烫金大匾已经换成了‘威国公府’。

    门旁两只高大威武地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进进出出的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高老庄地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杨府”的大红灯笼,已经换成白绢制成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上,一会儿轻轻落下。

    门前空地正中,搭起了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弘治十八年进士威国公杨”。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四处。

    三厂秘探如同游魂一般,在杨府四周打转儿,门前昂首挺胸,站着锦衣侍卫,也是人人冠上、腰间系着白绫。锦衣百户陶五按刀立在门前,抻着脖子往里边看,口水哗哗地。

    常言道,女要俏,一身孝。一个俏也罢了,四个小姑娘。人人一身缟素,那叫一个美,嫩的象梨花带雨似的,一眼看下去,真是眼花缭乱呐。

    “唉!可惜!造孽呀,这年轻轻儿的,尤其那个玉堂春,这往灵堂一走。简直就象是一轮明月,屋子里刷地一下就亮堂了,那感觉……...那感觉……...,让我亲一下,马上去死都成啊。可惜了的,除了一个是皇上的女人,另外三个都是国公爷地妻妾,就是成了小寡妇儿。我也沾不了一指头呀”。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