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风月无边宫闱丑 神通广大狂士才  (第2/5页)
替家师问候前辈。”    “哦,我正说是谁还没忘记我这个老不死的,原来是陶弘景啊。    嗯,你可别想用你师父来吓唬我,    虽然我打不过他,可是他也没脸对我这把老骨头动手啊。    就算他亲自来了,我若说不让他过去,那他也断然不会硬闯。”    “都是一场误会。在场诸位,其实都没有为难贵观的意思……”    “行了,在我这把老骨头面前别耍那么多心眼。    我知道你们看不上这座破道观,你们其实意在后山是也不是?    既然你们来到这里,那么多多少少也该知道在里面修行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岂能被你们这群俗人随意打扰?    此路不通!不通!”    哪位南齐公子此时也整了装容,上前拱手陪笑道,    “前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可以由此登山么?”    那老道向他望了一眼,面色顿时凝住。    只见他把一对白眼翻上了天,口中念念有词。    片刻之后,方才叹道,    “我见过你。    当年南宋国师陆修静曾经抱来一个婴儿,邀我一起参详八字面相。    卦谶曰:    泰始初生奉智昭,越樽尸祝代为庖。    菩提割肉饲鹰犬,太岁七逢堕饿殍。    翌年前宋明帝登基,陆修静奏请以泰始为年号,激活此谶。    哎,一晃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你我还有再见之缘。”    陆修静是前南天师道天师,华阳先生陶弘景的师公,    兼修释道儒三教,是三教同流论的始俑者。    这老道士敢于直呼陆修静的名讳,显然辈分不在他之下。    众人先被他技艺所摄,此时又被资历所压,自然都是一脸恭谨,不敢再唐突莽撞了。    那公子更是连续重复了几便谶语,扬眉问道,    “这位前辈。    家父曾托元德道君为在下推演八字,在下依稀也曾听闻。    只是元德道君对推算的结果一直讳莫若深,仅以‘贵不可言’四字含糊带过。    家父原本十分高兴,以为是得了吉谶。    可是听到前辈此时报出的谶语,谶辞似乎句句含凶,命格多舛啊。”    “凡人岂可妄臆天机?    卦象谶语,皆非定数。    天地运行自有规律。    所谓《易》,就是事物变迁的大道正理。    得到的谶辞,不过是昭昭天理折射在所求之事上的片段而已。    陆修静既然说是吉谶,那便是吉谶,你无需多费脑筋。    你来这里的意图,我也大约知晓。    不过你还是不能过去。    你不该来,来也无用。    求人不如求己,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老道士顿了顿,又向祖暅之道,    “你是陪那个光头一起来的吧?”    祖暅之和元法僧相视苦笑,随后暅之又施一礼,    “这位正是在下结义兄长,元法僧。”    “哎,你们年轻人也真不讲究。    一个是南齐将军世家,一个是北魏皇族,你们这一结拜,岂不是要断送各自的前程?”    这一点,之前元祖两人确实未曾想过。    他们一个是武痴,一个是学霸,但是两人的政治情商平均为零啊。    此时被虫二先生点破,暅之虽然也悟出其中不妥,但却并未放在心上,    “官爵并非唯一前程,既然大哥都不嫌弃,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嗯~不错!年轻就是好。    你们认为无妨,那便无妨。    不过呢,你们还是不能上去。    否则难免一番腥风血雨,腥风血雨啊。”    老道士说到这里,一双白眼中忽然闪出一抹寒光,射向一直在远处喘息的那名黑衣人,    “哎,那个陇西李家的小子?你是哪一房的,来此欲意何为?”    那人走上几步,忍着左臂伤痛,上前抱拳见礼。    众人见时,原来也是个丰神俊朗的美少年。    只听那男子朗声应道,    “在下真定子四公子李神俊,打扰前辈了。”    这个真定子,可不是道号,而是因为北魏爵制仍保留有子爵的缘故。    这位李公子可是位货真价实的王侯公子。    “哦,我当是谁呢,怪不得,嗯,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