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44节  (第1/2页)
    老师们虽然一再表示结婚是喜事,但布置起作业来半点不手软。    许问想,都要结婚了还要写作业的新娘,估计她也是十里八乡头一份了。    这喜宴一天要摆两次。    中午一次,待得都是关系略远的街坊邻居朋友。    比如像许闻的朋友,桑小青的朋友。    以及一些远房亲戚。    许问家统共摆了七桌宴席。    晚上还一回,宾客都是关系极近的亲属,以及白天帮忙的社员们。    满满当当坐了九桌人。    有许问的舅舅姨,桑小青的父母兄弟。    爷爷的堂兄弟妹们,许问的堂兄弟姐妹们,表兄弟姐妹们。    等等。    中午和晚上两种宴席规格是不同的。    中午略次,晚上更丰盛。    许问不知道差别的缘由是什么,大约是拿礼金多少的区别?    魏庄这地方,穷归穷,但是礼节多。    在许问看来丁点事都要摆席设宴。    所以像结婚这种大事更是隆重。    她曾好奇问过,奶奶告诉她:“咱们魏庄穷,又曾都为魏家的长工,所以较别处更团结。你看,谁家当兵摆宴,生孩子摆宴,孩子周岁摆宴,哪怕谁家考个中专都有人摆宴。一来是想分享喜悦,二来是咱们这是穷。随份子虽然没多少,但也能积少成多帮着这些办事的人家暂度难关。    拿结婚来说,听着是喜事。可现在娶媳妇从见父母到把媳妇儿娶回家,没有六百块往上办不成。你嫂子嫁过来,咱没单独房间给她,不也是把家具钱都给她了?不说咱家,你看咱们生产队几百户人家,有几个一把掏出六百块的?    都是东家借了西家借,就等结婚收的礼钱来还债。    凡事都讲究给你来我往,人家帮了咱,人家有事咱们自然也得去。”    好容易折腾到晚上送完客,帮忙的社员们也把碗盘清洗干净送回各家这才算完事。    许问上辈子听结过婚的同学都说婚礼前一夜,都会紧张到失眠。    她想这是因为,她们都没在魏庄结过婚。    从天不亮忙到月亮正空,许家人各个累到直不起腰,奶奶更是早早睡下。    “都早点休息吧!明天还得去送问问。”    这也是魏庄的特色风俗之一。    新娘家前一天待客,就为了结婚当天腾出空来把女儿送到夫家,并且参加女儿的婚礼。    这一晚连许问都没失眠,早早睡了过去。    累的。    一家人才刚刚进入梦乡,就被窗外猛烈的敲击声和叫门声喊醒。    “叔儿,婶儿,许问!”    许问睡眠浅,最早醒来。    仔细听了听动静,不太确定地问:“路远征?”    “是我。”路远征停止了拍打窗户,“问问,明天……我不能娶你过门了。”    第28章    在魏庄公社,  老百姓们都更习惯冬天结婚。    还有一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儿好过年。”    主要原因除了冬季是农闲季节不用赚工分之外,还因为天冷,食物不容易坏,  婚宴上的剩菜剩饭保存好了可以吃到过年。    像路远征跟许问这样在8月份结婚的,  全公社也屈指可数。    好在最近地里的活也不忙,两个生产队的队长同时宣布停工一天来保证路远征跟许问婚礼能正常进行。    许问四点就开始化妆。    77年,  还是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化妆品更是寥寥无几。    魏庄公社也没有专门的化妆师。    许问还要上学,  头发都没烫,  拒绝看起来惨绝人寰的绞面。    自己盘头发自己化妆。    她自己扎了个清爽的丸子头,  往头发上别了两支塑料和绸布做的红花。    主要没得挑,现在结婚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