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紧锣密鼓  (第1/3页)
    虽然目前王安石还未公布他的新法,但是衙前役是肯定要改的,那么根据王安石目前的说法,之后朝廷可能会花钱雇役。    既然是雇佣性质,那百姓是不是可以不去?    不去的话,算不算逃役?    到时官府又该怎么判?    富人要交钱免役,不交钱的话,又该怎么惩罚?    司马光突然意识到,引例破律其实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    但是他行事作风,还是非常保守、谨慎,他并没有马上就上奏皇帝,而是从审刑院中调去一些特殊桉例来分析。    看看还没有类似的桉件。    ......    而那边王安石也在与皇帝进行最后的安排。    首先,不是要颁布新法,而是要让新法师出有名。    王安石事先已经说明,为了避免整顿吏治耗费太多精力,要创一个临时官衙,绕开整个体制。    这个临时官衙正式命名为“制置三司条例司”。    解释为“以掌经画邦计,以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    顾名思义,主要是掌管财政大权。    赵顼事先就已经答应了。    如今就剩下一个人选问题。    令赵顼意外的是,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共有两个长官,名为制置三司条例,王安石是举荐陈升之与之共掌,且以陈升之为首,他屈居其下。    “先生为何不独自掌管此司?”赵顼问道。    王安石就道:“回禀陛下,臣资历浅薄,若独掌此司,只怕名不正,言不顺,无法令人信服,故臣建议由知枢密院事与臣共掌。”    他混迹官场这么些年,也不是个愣头青,一人独掌天下财政,这是很危险的事,皇帝能放心吗?    而且他现在毕竟是副相,不是宰相,他目前的资历也不可能直接升宰相。    当今朝中的四个老宰相,富弼,唐介,曾公亮,赵抃,全都不支持他,那总得找个人来压阵,毕竟他王安石才回京一年。    陈升之资历深,功绩斐然,又是他的好友,也是支持他变法的。    枢密院掌天下军政,与中书并为二府,一文一武,中书几个老头都反对,王安石也只能将目光转向枢密院。    赵顼也理解王安石的顾虑,微笑地点了点头,又问道:“这检详文字官和向相度利害官,又是为何而设,该由何人担任?”    王安石道:“检详文字官乃是辅助上官制定新法条例,而相度利害官则是去往各地巡访,看新法是否得以执行,若有不当之处,则立刻改之。”    从这相度利害官就可见,这制置三司条例,就不仅仅是掌管财政,还有监督的权力。    另外,也由此可见,王安石并非是一味的刚愎自用,他也知道新法肯定会遇到问题的,故设相度利害官,务求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改正。    王安石又道:“臣认为由一些资历尚浅的年轻官员担任最为合适。”zWWx.org    赵顼点点头,很是满意道:“先生真是考虑周详!”    朝中的老司机,无论官大官小,多半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又如何会尽心尽力辅助王安石变法,而那些资历尚浅的年轻官员,为求上位,肯定会竭尽全力的。    在议完此事之后,王安石突然问道:“陛下可有听闻前几日苏轼状告书店集聚贤一事?”    赵顼愣了下,道:“朕略知一二,先生为何突然谈及此事?”    王安石道:“臣以为那耳笔张三论述的非常有道理,盗印之事,愈发泛滥,于国不利,朝廷不能放任不管。”    赵顼哦了一声,道:“那依先生之意,该当如何管理?”    王安石便将征收印刷契税的想法,告知赵顼。    赵顼稍稍点头道:“此建议不错,不但可以防止盗印,同时还能够为国增税。”    王安石道:“臣希望将此法作为新法的开始。”    赵顼听得眼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