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奴为仆  (第2/3页)
独立的房屋、包括打井等等,当这些基础建设稍微完善之后,才会轮到挑选一些地方开垦种植粮食作物。    关于垦荒其实刘沧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行,刘宏太贪,刘沧担心这边开出荒地,那边刘宏就不甘心将这里划给他了。    如今有着张让支应粮食,关于鹿苑这边垦荒的事情,刘沧还是准备等刘宏挂了再去考虑。    咱们的皇帝陛下对刘沧来说简直跟个定时炸弹一般。人在屋檐下,仗着有张让在前面顶着,刘沧也只能将自己表现的纨绔一些。    外界看来,刘沧养獾遛狗,崇尚武力,就连养殖牲畜看起来都非常不用心。    鹿苑女婢千人,便是刘沧准备训练的飞熊营。曲部两百,便是潘凤那群骑兵。    剩余人等皆为家仆,其中两千青壮由一百重甲步卒对其训练,完成步兵基础训练者,可按自身意愿转为曲部亦或门客。    曲部生活围绕的便是干仗与跟干仗有关的训练。    门客‘战斗系’多为死士豢养,若非战斗系则更类似生产劳作中的中下管理层。    至于家臣就比较高端了,‘家臣不知国’,这时段也没人敢乱叫,暂时没有说的必要。    家仆与家奴有着不小的区别,本质大概在于朝廷律法方面的制约吧。    千人女婢乃是家奴,属刘沧私有财产,终身侍奉刘沧一家,若有逃离,大汉官方可以予以通缉缉拿。    曲部束之以军规,家仆、门客之类更多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约束。    受刘沧供养,给刘沧卖命,若无故背离,多会背上忘恩负义之类的名声,受知情者鄙夷,无信可言,但并不受律法限制。    好吧,其实刘沧想要家奴来的,但如今的汉人若没点情感因素的话,基本都不愿为奴,你敢逼他,他就敢捅你。。。    怎么说呢,刘沧对那些汉姓匈奴防范极深,但其实,刘沧的思维更接近匈奴一些。    简单来说,刘沧承认,他的品性、思维,更似匈奴。    没办法啊,谁让他是带着记忆穿越而来。    潜意识这东西十分要命,前世启蒙、教育、工作、生活等等方面会接收些什么信息想来也不用多说。    如今汉人讲究忠孝廉耻,言出必行,一言九鼎,非我族类之类。这些丫的可是群体思维,无分高低贵贱那种。    所以人们只要做好自我定位,啥都敢说,很多人报个号,说自己忠义便是忠义。    言说志向,基本就没人质疑。    说要效忠,对方就高兴的屁颠屁颠。    看起来很傻逼吧?你就说换你来你信不信吧?    可这时代的汉人,他就信。    有叛之人,便再不言忠,或以勇智再立,言忠多遭嘲讽,此为汉人的自律常识。    这是一种被种族群体遵守奉行的行为规范,亦是大汉文明中的一环。    而刘沧至今对此还不太适应。    毕竟他前世的思维难除,潜意识中依旧是口说无凭,人心隔肚皮,好人没好报,赚钱不寒掺之类。    匈奴文明刘沧不要太适应了,他跟匈奴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想要保住,想要维持如今的大汉文明。    这或许是机缘巧合下诞生的璀璨文明如若奇迹,但所谓奇迹又往往有着它极端脆弱,极端难以再建的特征。    也正是因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刘沧对汉地匈奴的传承可谓视如灾祸。    尤其是涉及启蒙之时,面对善恶观念未定的少年人,复杂又充满制衡的大汉文明在它的侵蚀性面前绝对是个弟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