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八章 机会送上门 (第1/2页)
张横将倪云拉了下来,随后指着远处江面道:“你看那边。” 却看张横所指之处,月光澄澈,映照江面。 江面上漂浮着数十条大船。 从一条支流河道之中,缓缓开入钱塘江面。 张横道:“等会看我眼色行事。” 众人开着船,径直朝那船队划去。 那船队见状,立刻停了下来。 船舱里钻出来数十人,手持弓箭,拉开满月,指着张横等人。 船头一个老者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张横心思一动。 梁山兵马刚到此处,这些人应该不是来找他们的。 而南军已经败退到了乌龙岭。 这批人肯定也不是找南军的。 那就肯定是城中宋军的人。 张横断定之后,便信口胡诹道:“我等乃是大宋水师,因近日梁山贼寇来犯,枢相命我等沿江巡查,防备梁山细作。 尔等是何人,为何深更半夜,出现在江面之上。” 那人一听,顿时叫道:“军爷莫怪,小老儿也是一时紧张。 我等都是是大宋良民,此处往南三十余里,富阳县中的一个富户。 小人姓袁,世居于此,家中小有余财。 可惜遭遇方腊那厮反叛,幸得天兵前来,剿除叛逆。 指望见太平之日,可惜······哎!” 张横听这老汉说话只说一半,弄的他心里直痒痒。 “你这老汉,为何如此不爽利,可惜什么,你倒是说啊!” 那老汉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伤心事,眼泪止不住的流。 “可惜我那小儿子,只是因为和南贼口角不和,便惨遭其害。 连累我全家老小,一并赴了黄泉。 只剩下老头子孤苦伶仃,生不如死啊! 早知道,我不如跟他们一起死了好!” 张横闻言,心里很不舒服。 便安慰道:“老汉你莫伤心,俗话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都这么大年纪了,父母应该是早就没了。 老婆死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也可以再生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横粗鄙渔夫出身,没什么文化。 一旁的倪云听不下去了,连忙扯他的衣角。 “张大哥,你这是安慰人吗?等会人家老头都要自杀了!” 张横看老汉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也是意识到了自己说话不妥。 于是想打开岔子,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对了,袁太公,我刚才问你们为何而来,你还没回答我们呢。” 袁太公说:“对了,前日有一位虞候来到本县,说杭州城缺粮,让我等立刻筹备粮草,送到杭州。 老汉听闻之后,一刻不敢怠慢,连忙联系乡民,收集了这三十船粮草,正准备送达杭州城,供天兵剿匪之用。 只是南贼还在时,早已经刮地三尺。 本处已经没有大批的存粮了。 这些粮草都是从乡亲们家中藏粮之处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所以才耽误了时辰,来的晚了些。” 张横心道,原来如此。 这些船上装的都是宋军征调的粮草。 应当是童贯刚到杭州时下的令,命手下兵马将周边的粮草聚集到杭州城。 免得被梁山征走,作为军粮。 只是老汉得到消息以后,因为和方腊一伙有血海深仇。 说什么也要帮宋军把粮草征够。 零零碎碎的收集,所以错过了进城的时间。 也是个可怜之人。 张横心头一转:“既是虞候让你征粮,便应该给了你通关文书。 你可曾带在身上。” 老汉连忙将文书取出。 “文书在此,请大人验看。” 张横接过来,装模作样的展开观看。 还时不时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倪云也想看看那文书上写的是什么。 来到张横身后,借着火把的光芒。 这才发现张横竟然把文书给拿反了。 他连忙在后方轻声提醒。 “张家大哥,你拿反了。” “咳咳!”张横咳嗽了两声来缓解尴尬,随后道:“嗯,文书没有问题。 我们的水寨设在西湖,你们跟我们来吧。” 老汉连忙道谢。 张横的巡逻船打头,后方三十多艘运粮船跟随。 在钱塘江上慢慢行走。 张横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对于刚才老汉说的话还是耿耿于怀。 “你说咱们来帮方腊,是不是错了?” 倪云闻言道:“张大哥怎么突然想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